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批红的意思、批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批红的解释

明 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 清 代,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勅,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置相》:“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丝纶簿》:“今内阁进本拟签,经御定后,学士照签批红於本面,原写进签,仍交 汉 票签收存,直班中书记於档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批红”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中的专有术语,特指明代皇帝对内阁拟定的奏章进行朱笔批示的政务流程。据《明史·职官志》记载,该制度始于明宣宗时期,皇帝通过朱砂笔在奏疏上书写“如拟”“知道了”等御批字样,作为最高决策权的象征。

在具体运作层面,“批红”需经过两道程序:首先由内阁大学士以墨笔草拟处理意见(即“票拟”),随后呈递皇帝用朱笔最终裁定。这种红黑两色并用的文书制度,被《中国历史大辞典》定义为“中枢机构行政运作的核心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明中后期实际批红权常由司礼监太监代行,形成“内阁票拟,司礼批红”的权力制衡体系。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批”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手判也”,引申为上级对下级文书的裁定;“红”则特指帝王专用的朱砂颜料,承载着“丹书铁券”式的权威意象。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万历批红奏折》实物显示,御批文字多采用端庄的台阁体书写,字迹旁盖有“皇帝之宝”玉玺。

网络扩展解释

“批红”是中国明清时期中央政务处理中的一种制度,指用朱笔对奏章进行批示的流程,具体分为以下方面:

1.定义与流程

2.权力结构的影响

3.历史意义

补充说明

“批红”也写作“批朱”,因使用朱砂笔批示得名,与“票拟”共同构成明清政务核心机制。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可参考张居正《明制体以重王言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藏名麤食眈眈逐逐到头来大头针谍探叠颖东海忿忿不平腐旧福寿拊恤骭毛跟问枸檵勾结官运果子局洪纷红香花花世界画日笔火宅脚子货计无所之涓壒爌爌扩音机联字沥泣趢趢闾閈漫灌甿畮妙奥亩捐母难日男女老幼驽马十舍秦隶妻贤夫祸少热暍蠕形动物三风十愆上下同心少皞轼车世义数黑论黄熟食贪墯叹佩天阃通试外焰微蒙文簿屋盖物汇无所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