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春联的意思、春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春联的解释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

详细解释

春节时用红纸书写吉祥或祝颂语句贴于门上,谓之春联。其源出于古之桃符。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书写春联……或用硃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二:“ 明太祖 都 金陵 ,於除夕前詔公卿士庶家门外悉加春联,帝微行出观以为乐。”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门上的春联依然红艳,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春联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结合汉字对仗工整的特点和节日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下从词义、起源、形式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春”的含义
    在甲骨文中,“春”由“日”(阳光)、“艸”(草木)和“屯”(胚芽破土)组成,象征阳光和暖、草木生长,本义为四季之首的春季。春联中的“春”既指春节这一时节,也寄托着对新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期许。
  2. “联”的含义
    《说文解字》解释为“连也”,本义为联结,既指对联上下句的工整对仗,也象征吉祥祝福的延续不绝。

二、起源与演变

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于门旁以驱邪,后演变为在桃符上题写吉祥诗句()。直至五代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视为最早的春联雏形。宋代后,随着纸张普及,红纸书写春联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三、形式与特点

  1. 结构工整: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互呼应。例如:“瑞雪迎春到,新年已来临”。
  2. 内容主题:以吉祥话、祈福语为主,如“辞旧迎新”“平安富贵”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载体与颜色:用红纸书写,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张贴于大门、厅堂等处。

四、文化意义

  1. 节日标志: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标志着辞旧迎新的开始()。
  2. 情感寄托:通过文字传递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等愿望,如“开门迎百福,新年新气象”。
  3. 文学价值:作为汉语独特的对仗艺术,春联融合了书法、韵律和哲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五、相关习俗

春联常与“福”字、窗花等共同构成“年红”,多在大年三十或除夕前张贴,部分地区还保留手写春联的习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春联》是指在中国春节期间贴在门框上或悬挂在屋内的对联。它由两个对称的句子构成,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春联》的拆分部首是从上到下依次为日、心、言。 - 《春联》一共有12画。 来源: 《春联》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辟邪法术,人们相信通过在门口贴上纸条来驱除邪恶的力量。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贴上纸条写有吉祥词语的对联。 繁体: 《春联》的繁体字为「春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春联」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和用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春联挂在门上,喜庆迎新春。 2. 满屋春光照,春至福运来。 组词: 春季、春风、联谊、联络 近义词: 对联、年联、春贴 反义词: 无对联、无年联、无春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