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管时令。 汉 祢衡 《鹦鹉赋》:“若迺 少昊 司辰, 蓐收 整轡,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唐 陈子昂 《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辰,溽景薰天,炎光析地。”
(2).官名。 唐 代司天台之属官。掌知漏刻。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司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历史文化和语言学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司”指官吏或主管事务,“辰”既指时间单位(如星辰、时辰),也特指早晨。组合后,“司辰”意为主管时令或时间,强调对自然节律的掌控。
唐代设“司辰”一职,隶属司天台,负责观测漏刻、记录时间(漏刻是古代计时工具)。此官职记载于《旧唐书·职官志二》,属于天文历法机构的重要职位。
汉代祢衡《鹦鹉赋》中“少昊司辰”描述季节更替,唐代陈子昂的诗序也以“朱鸟司辰”暗指时间流转。这类用法体现“司辰”在文学中象征自然时序的掌管者。
现代常将“司辰”用于人名,寓意勤勉尽责、掌控机遇:“司”象征管理能力,“辰”代表时光与星辰,寄托对事业成功、珍惜光阴的期望。
维度 | 内容 |
---|---|
核心含义 | 主管时间、时令;古代官职名 |
文化意象 | 自然规律的管理者,常见于诗词典故 |
现代衍生 | 名字中蕴含责任感与时间智慧 |
总结来看,“司辰”既是一个历史职官术语,也承载着对时间秩序的哲学思考,同时在现代语境中发展为富有文化内涵的人名用词。
司辰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掌管星辰”的意思。所指的司辰是指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家所掌握的星辰运行以及各种星象的知识与技术。司辰也可以指代掌管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神,具有统筹宇宙秩序的含义。
司辰的偏旁部首为“又”,总共有8个笔画。
司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它的形状来源于古代当时对星辰运行的观察和认知。同时,司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海”,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很少使用。
在古代汉字中,司辰的写法相对繁复,需要分别写出“禾”、“小”、“乂”、“虍”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古时的写法更加贴近对星辰、宇宙的理解,并且字形也更加复杂。
1. 他是当地有名的司辰,精通星象推算和卜筮术。
2.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司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了星辰运行的规律。
组词:星辰、宇宙、天文、占星
近义词:天文学、卜星术、宙斯
反义词:凡人、尘世、世俗
补牢灿铄长襦超群拔萃乘利撤帐丑状出旅大地测量带钩雕尽杜如晦发言芬芬丰词负电荷改常改行为善沟楼贵古贱今姑太太河上公弘博闳粹鸿茫灰灺忽悠监追交通车金铃樛盘涓滴之劳拒守开腔控送懒残连比领扣林泽鸾耦碰手剖尸庆吊秦侯瓜琼珠扰躟三空三矢市贩时运泰通陶津通究外祸晩世蜗行牛步相杀孝友侠少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