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器仗的意思、器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器仗的解释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 季式 兄弟贵盛,并有勋於时,自领部曲千餘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故凡追督贼盗,多致克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鎧胄,极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败於 罗家山 ,尽亡士马器仗,总兵官 俞冲霄 被执。”

(2).特指棍棒之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认他罢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处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

(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令将士到 王庆 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寳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器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兵器、武器或仪仗所用的器械,常见于古代文献及军事、礼仪语境。以下从词典释义、构词解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

  1. 兵器总称

    指各类作战器械与武器,如刀、枪、弓弩等。

    例:《水浒传》中“各执器仗,埋伏已定”,此处指作战兵器。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仪仗用具

    特指宫廷仪卫或典礼中使用的礼仪器械,如斧钺、幡旗等,象征权力与威仪。

    例:《宋史·仪卫志》载“卤簿器仗,以壮天威”,强调礼仪功能。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构词解析


三、文化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器仗”不仅反映古代军事技术(如《武经总要》详载兵器形制),更承载礼制文化。如唐代“衙仗”含刀盾、弓箭,兼具护卫与彰显等级之用,体现“兵礼一体”的传统观念。

来源:《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器仗”是融合实用性与礼仪性的古代器械统称,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侧重(军事或仪礼)。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考《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器仗”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用法分析:

  1. 武器总称
    主要指古代军事装备的统称,如《北齐书》记载“戈甲器仗皆备”,《梦溪笔谈》也提到“器仗鎧胄”涵盖武器与护甲。现代可泛指兵器类物品。

  2. 特指棍棒类器械
    在部分文献中,如《水浒传》描述焚烧“违禁器仗”,此语境下“器仗”特指棍棒等近战武器。

  3. 帝王仪仗器具
    指古代帝王或官员出行的仪仗队所用器具,包括旗帜、伞扇、兵器等,如《明史》提及李自成军队缴获的仪仗器仗。现代也用于国家典礼中的仪仗队装备。


注意:查字典中提到的“形容人有才能”属于成语化引申义,但这一用法在多数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与“器宇轩昂”等词混淆。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荅白绢百折千回踣顿代字惮直登践腚后跟东爨犯牛脖子钢材规砭国害函授生哈士蟆河东三箧河姆渡文化红男绿女花管扈养坚介积阶稽证絶薪止火爵踊钧枢可汗狂孽扩被黎赤骊坟丽顔喽喽毛本南朔軿驰剽拟缥清瞥瞥嚬踧仆旗樵汉穷老欺饰人外日暮道远融贯三寸鸟七寸嘴沙滤器陕甘宁沈脉深尤诗韵送信儿头锣颓俗惟精惟一沃美揱参校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