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随分的意思、随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随分的解释

(1).依据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周振甫 注:“随分所好,跟着作者性分的爱好。分,性分,天性,个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诸侯之等;但厚德载物,随分多少,非如至圣载物之极也。” 明 刘基 《摸鱼儿》词:“荣名几许?随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他们自由地,自主地,随分地,健康地,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长门怨》诗:“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笑语自天来。” 金 王若虚 《自笑》诗:“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3).照样;依旧。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勿言小大异,随分有风波。” 金 王若虚 《生日自祝》诗:“初我未免俗,随分略修饰。”《水浒传》第四五回:“叔叔今后并不要疑心,只顾随分且过。”

(4).随便;就便。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八:“只应随分过,已是错弥深。”《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吩咐道:‘我儿倍侍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饭来。’ 鲁达 道:‘不消多事,随分便好。’”《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论事体大小,略触着他的性子,便连声喝駡……随分掣着一件家伙,没头没脑乱打。”

(5).随意;任意。 唐 王绩 《独坐》诗:“百年随分了,未羡陟 方壶 。” 宋 李清照 《鹧鸪天》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两个小厮,随分拣一个去。”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他不是一团火,却像冬天的太阳,宜于人们在街头巷尾,随分取暖。”

(6).到处;随时。 宋 陆游 《蓦山溪·游三荣龙洞》词:“啸臺龙岫,随分有云山。”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

(7).谓依例送一份(礼钱或礼品)。《红楼梦》第二二回:“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次日,先送过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凤姐 、 黛玉 等诸人皆有随分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随分"是古汉语中具有语境敏感性的复合副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依照本分或能力行事 指按照自身所处的地位、职责或实际能力处理事务,强调量力而为的处世态度。该用法始见于南北朝文献,如《宋书·王景文传》载"名位诚宜慎惜,不可深自抑,曲相开辟,亦恐人情浇薄,不能顿止,便相党共,私其分配,此最当今之弊"。唐代诗人杜甫在《西阁二首》中运用"随分独眠秋殿里"之句,展现安守际遇的生活状态。

二、随意、任意的状态描述 表示行为或状态的不经意性,多用于宋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南宋朱熹《晦庵集》记载"只随分做些小善事,亦不过是为利而已",此处"随分"即含随意应付之意。《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众僧都坐了吃斋,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通过"随分"描写人物自然随性的举止。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行为规范向抽象状态描述的扩展过程。在近现代汉语中,"随分"的独立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多保留在仿古文体或特定方言表达中,其核心语义则由"随便""随意"等双音词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随分”是一个多义性较强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随分”读作suí fēn(部分来源标注为suí fèn),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依照本性或本分行事”,引申出“安分守己” 或“顺应自然” 之意。

二、词义解析

  1. 依据本性/本分
    源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谓繁与略,随分所好”,指根据个人天性与能力行事。如唐代孔颖达注《易经》时用“随分”表示君子需按身份行善。

  2. 安分守己
    常见于古代诗词,如唐代李端《长门怨》“随分独眠秋殿里”,金代王若虚自称“世间随分人”,均表达不逾矩、不张扬的态度。

  3. 随意、不刻意
    明代刘基词中“随分莫求多”,《水浒传》中“随分且过”,均含“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4. 依旧、照样
    唐代白居易诗“随分有风波”,金代王若虚“随分略修饰”,均指保持原有状态。

三、用法与示例

四、注意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作品。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例如“随分独眠”侧重安分,“随分莫求”则偏向顺其自然。

别人正在浏览...

埃特纳火山白舆素车碑壠比较文化布路楚糟箪瓢打转转恶贯祸盈方命凤毛济美风树之感粉昆粉身坟索国柄鼓震寒妇合肥市悔悟狐媚挍乱急杵浄筵九垠决遂拒逆开伙亢拒科头袒体客葬亮瞪瞪龙尾车罗嗊曲鑪子緑文瞀视没巧不成话梅园新村盟信面扬迷蔽明辅齧铁平价拼写抢占迁排七拱八翘七絶清俊宂务散聚傻里巴机涉水靴算帐体正万有引力邪财西门豹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