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织品。亦用作货币。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内中所有柙匱,所赢縑布丝帛也。”《后汉书·东夷传·辰韩》:“知蚕桑,作縑布。”《晋书·张轨传》:“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縑布既坏,市易又难,徒坏女工,不任衣用,弊之甚也。”
“缣布”一词的解释如下:
缣布(jiān bù)是由“缣”和“布”组成的合成词:
组合后,缣布指丝织品,同时也曾作为实物货币使用(如汉代绢帛与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
古代丝织品因质地贵重、便于携带,常被赋予货币职能。例如《汉书·食货志》记载,汉代以“缣帛”为支付手段,与铜钱并用。这种以物易物的形式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特点。
如需更详细的组词例句或历史考证,可参考相关文献或考古资料进一步探究。
《缣布》是一个表示细密、坚韧的纺织品的词汇。在古代,它用来指代高质量的丝织品。由于其细腻的质地和高雅的外观,缣布常被用来制作宫廷服饰、礼服和贵重的装饰品。
《缣布》一词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缶”和“巾”。根据《康熙字典》的统计,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缣布》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仿殷》一章中。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细蚕丝来制作缣布,因此,“缣”字与丝绸的关系密切。繁体字“縑布”是对《缣布》的一种变体,因此也可以用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缣布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是“縑布”,字形中间包含了“日”字旁,表示此物是由阳光晒干并制成的。后来,写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缣布”,将“縑”字中的“日”字旁省略。
1. 她穿着一件由精细缣布制成的旗袍,看起来非常典雅。
2. 这幅画用缣布作为画布,使得颜色更加鲜明。
编织、细腻、丝绸、绸缎、纺织
丝绸、绸缎、细腻、蚕丝
粗布、粗糙、粗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