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龛像的意思、龛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龛像的解释

壁龛中的佛像。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为 临沂 令,克荷先业,庄严龕像,首於西峯石壁与 席禪师 鐫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五代 齐己 《永夜》诗:“香影浮龕像,瓶声著井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龛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龛像”指壁龛或石室中供奉的佛像或神像。其中:

二、字词解析

  1. 字形与发音:
    • 拼音为kān xiàng,其中“龛”为第一声,字形由“龙”与“合”组成,本义与龙相关,后演变为宗教场所的专用字。
  2. 结构特征:
    • 龛多为凹入墙壁或石柱的空间,用于集中供奉,体现对佛像的庄严与虔敬。

三、历史用例

四、引申与比喻

在部分语境中,“龛像”可比喻受人敬仰的人或事物,强调其神圣性与崇高地位。例如五代齐己《永夜》诗中的“香影浮龕像”,即通过意象表达对佛像的尊崇。

“龛像”一词融合了建筑、宗教与文化的多重含义,既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承载了古代信仰中对神圣空间的塑造理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佛教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龛像

龛像是指供奉在龛内的小型塑像或雕像。常见于寺庙、古刹、神坛等宗教场所,用于供奉神明或佛像。

拆分部首和笔画

龛像的部首是龙字底,总笔画数为22。

来源

龛像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最早可追溯到《周礼·地官司徒司马官考》:“合馆考某人为龛像以祀殷郊。”它的意思是在官司堂内为某人塑造一个龛,以供祭祀殷商的神明。

繁体

繁体字“龕像”中的“隔”(即“隔音”)在字形上被替换为了“龍”后面的“山”,形成了“龛”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龛像的“龛”字写作“龹⺀”,“像”字写作“象”,合并起来就是“龹⺀象”。

例句

1. 寺庙里的龛像散发出庄重的氛围。

2. 这座神坛上供奉着一尊古老的龛像。

组词

1. 龛门:供奉神明或佛像的门。

2. 龛座:供奉佛像或神明的座。

近义词

供奉物

塑像

反义词

野像

散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