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盟的意思、拜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盟的解释

[become sworn brothers] 结盟为兄弟

详细解释

(1).拜谢结盟。《左传·桓公元年》:“ 郑伯 拜盟。”

(2).通过一定仪式结拜成某种关系。《儒林外史》第二回:“ 顾二哥 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天讨·金马<云南讨满洲檄>》:“又 康有为 在 南洋 时,商人欲与一见,须行三跪九叩首礼;若拜盟称弟子者,出二百圆为贄见,便可免礼。”

(3).叩拜盟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既然如此,大家换了白衣,对着大行皇帝在天之灵,慟哭拜盟一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盟(bài mé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指通过特定仪式结拜为异姓兄弟或缔结盟约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异姓人士通过焚香、跪拜、歃血、立誓等仪式,正式结为兄弟或同盟关系,以示生死与共、忠诚不渝。该行为强调仪式性与契约性,常见于传统社会团体(如帮会、民间组织)或文学作品中的结义场景。

二、文化内涵与仪式特征

  1. 仪式象征

    典型流程包括换帖(交换写有生辰八字的帖子)、祭告天地(对天地神明立誓)、歃血为盟(共饮血酒),体现对盟约的神圣化。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纵)’",可见血誓的传统渊源。

  2. 伦理约束

    结拜后需遵循"兄弟伦理",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凸显了道德捆绑性。

三、现代演变与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拜盟"多用于历史或文学描述,现实中的结拜行为已简化。其概念延伸至象征性结盟,如企业间战略合作称为"结盟",但剥离了传统仪式要素。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司马迁. 《史记》[DB/OL].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shiji.
  3. 罗贯中. 《三国演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网络扩展解释

“拜盟”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政治层面的臣服结盟
    指古代国家或势力通过正式仪式向更强大的政权臣服并缔结盟约,如《左传·桓公元年》记载的“郑伯拜盟”。这里的“拜”强调对盟主的服从和敬意,“盟”则代表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多用于诸侯国之间的依附关系。

  2. 民间个人结拜关系
    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民俗中,指通过特定仪式结为异姓兄弟或其他亲密关系。例如《儒林外史》提到“拜盟的好弟兄”,即通过歃血为盟等方式建立拟亲属关系,增强信任纽带。这种结拜可能伴随叩拜、誓词等仪式,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也有类似场景描述。

扩展说明:两种含义都涉及“盟约”,但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多用于政治外交,后者侧重个人情谊。现代语境下,政治含义逐渐淡化,民间结拜的用法更常见,尤其在武侠文化或传统戏剧中保留较多。

别人正在浏览...

坌至辨理匾文巉峭穿凿大好澹怀典护帝枝冬羽斗鷄台发导风浮阜乡寒食散好美恒碣槐火皇协家见户说降婚见钱眼红接力棒精驴卷骂钧校鞠通锯屑康隆课核灵真楼堞虏使律诗芒乎渼陂缅想命光民生涂炭辗然齧龁醲厚披巾奇拔七肥八瘦祈谷坛弃俗骐雄沙门岛说七说八调排偷娱土冈脱遗稳切五晖雾眇祥金相勗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