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 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就会丧失岁币。”
(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明史·武宗纪》:“夏五月丙申,减 苏 、 杭 织造岁币。”
“岁币”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权为维持和平关系,每年向外族政权或地方缴纳的钱物。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双重含义
历史背景
宋朝是岁币政策的典型代表,主要因军事弱势而采取“以财换和”策略。例如:
短期效果
长期影响
岁币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种妥协手段,虽短期内缓解冲突,但长期加剧了宋朝的财政和军事危机。如需更详细数据(如金国岁币数额),可查阅《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来源。
《岁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着多重意义。它既可以指代古代中国人过年时所送的礼物,也可以指代古代官员每年领取的俸禄。
《岁币》的第一个字是“岁”,它的部首是“禾”,总共有三个笔画。第二个字是“币”,它的部首是“巾”,总共有四个笔画。
《岁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指代贡物或俸禄。繁体字“歲幣”也是该词的一种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古代文字的演变,有时《岁币》的“岁”字会写作“歲”,“币”字则有时会写作“幣”,但发音和意义并没有改变。
1. 这些年我一直每年收到亲戚送来的《岁币》,真是一份富有寓意的礼物。
2. 古代官员在年初会领取《岁币》,作为他们的俸禄。
组词:岁月、岁末、岁序。
近义词:幸运、礼物、薪水。
反义词:失意、贫困、欠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