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nder (or impede) sb.;be a drag on sb.;hold sb. back]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不得前进。 赵树理 《三里湾·菊英的苦处》:“﹝我﹞没有能像人家那些进步的妇女来动员他参加*********,可是也没有学那些落后妇女来拖后腿。”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
“拖后腿”是一个常用汉语成语,具有以下多维度解释:
核心词义
比喻因自身或他人的牵制、阻碍,导致整体或他人的进展受阻。例如在团队合作中,若某人效率低下影响整体进度,就会被形容为「拖后腿」。
语言特征
应用场景
文化延伸
该成语衍生出「拖后腿专业户」等网络流行语,并对应英文表达「be a drag on someone」。值得注意的是,正确写法为「拖」而非「托」。
使用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因贬义色彩过强引发误解;在数据分析等场景使用时,建议配合具体数据说明(如「贡献率低于平均值」)以增强客观性。
“拖后腿”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存在使得整体发展受到拖延或阻碍的情况。
“拖后腿”的拆分结果如下: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完全明确,但常见的解释是源自战场上的情景。据说在古代战争中,如果士兵的一条腿被敌人砍断,那么他就会拖着残缺的腿把自己带回部队,这样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就会被拖慢。因此,“拖后腿”一词就引申为阻碍、拖延整体发展的意思。
“拖后腿”的繁体字为「拖後腿」。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帮助理解和应用“拖后腿”这个成语:
与“拖后腿”相关的词汇有:
与“拖后腿”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与“拖后腿”相反的意思的词汇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