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綟绶的意思、緑綟绶的详细解释
緑綟绶的解释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晋书·卫瓘传》:“及 杨骏 诛,以 瓘 録尚书事,加緑綟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陈书·高祖纪上》:“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 陈公 ,备九锡之礼,加璽紱、远游冠、緑綟綬,位在诸侯王上。”亦省作“ 緑綬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緑綬。” 刘昭 注:“ 徐广 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云似紫。”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惭闻紆緑綬,即候挂朝簪。”
词语分解
- 緑的解释 緑 ǜ 緑 ù 均见“绿”。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綟绶的解释 即绿綟绶。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绶。《东观汉记·百官表》:“印綬: 汉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建武 元年,復设诸侯王金璽綟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
专业解析
緑綟绶是古代中国官员服饰制度中的一种特定颜色绶带。其名称由“緑”“綟”“绶”三字组成:
- 緑:即绿色,此处指偏青的深绿色调。《说文解字》释“緑”为“帛青黄色也”,强调其丝织品属性。
- 綟:一种混合染色工艺,《汉语大词典》载“綟”为“苍艾色”,即青绿与黄绿交织的视觉效果,常用于高级官服配饰。
- 绶:系挂印信的丝带,《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绶带材质、颜色与官职等级严格对应,其中“緑綟绶”为汉代诸侯王、三公九卿等显贵佩戴,象征身份尊崇。
该词整体反映古代礼制中“以色辨等”的核心思想,其色彩独特性与工艺复杂性成为研究汉代舆服制度的重要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緑綟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员服饰配件,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字词解析:该词由“緑”(绿色)、“綟”(一种染色植物或颜色名)、“绶”(丝带)三字组成,指用特定染色工艺制成的丝带。
- 颜色特征:呈现黑黄混合的暗绿色调,属于较特殊的官用配色,区别于普通绿色。
2.使用等级
- 专供“三公”及以上官员(如宰相、太尉等)佩戴,象征极高的官阶地位。
3.历史文献记载
- 《晋书·卫瓘传》提到卫瓘被授予緑綟绶,并享有“剑履上殿”等特权。
- 《陈书·高祖纪上》记载陈霸先受封时获赐緑綟绶,体现其尊贵身份。
4.别名与简称
- 亦省称为“緑绶”,常见于诗词文献,如唐代韦庄诗句“惭闻纡緑绶”。
补充说明
“綟”字读音为“lì”,原指一种可染色的草本植物,后衍生为特定颜色名称(接近暗绿或紫绿)。该绶带多与金印搭配,形成“金印緑綟绶”的完整官阶标识。
别人正在浏览...
騃惰八都鲁察慧喘咳初元此外刺邪里窜命粗词搭街坊德全如醉诋駡发颜風兵草甲覆射覆盂之安该淹供馈工墨盥濯故恶过用古逸横箫辉石虎吏虎掌集德济美极能极盘鮆子癞可狼虫虎豹淩忽六庚日隆中顾纆索甹蘖颇棱谦需窍木琼山雀舌如鱼得水三万六千日缮治擡高他他籍籍天高气清统而言之同年嫂箨笋晚朝围子窝火午阴香螺巵闲篇懈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