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册文的意思、册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册文的解释

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真宗 将立 明肃 作后,令 丁谓 諭旨於 杨大年 ,令作册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 保和殿 ,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册文,又称册书、册命,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官方文书体式,主要用于帝王发布重大命令、封赠、任命或祭祀等庄重场合。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1. 核心定义与性质

    册文是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任命高级官员(如皇后、太子、诸侯王、三公等)、赐予爵位或进行重大祭祀典礼时颁布的诏令文书。它属于下行公文,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是王权或皇权的直接体现。其内容庄重严肃,措辞典雅规范,需严格遵循固定格式书写于竹简或玉石(后为纸张)上,并在特定仪式上宣读或授予受封者。

  2. 历史演变与功能

    • 起源与早期应用(商周至秦汉):册文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册命”制度。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册”字象形,指编连的简牍。《尚书》中的《文侯之命》被视为早期册命的代表,用于分封诸侯、任命重臣。秦汉时期,册文制度逐渐规范化,成为皇帝行使最高权力的重要工具,用于册立皇后、太子、封王等。
    • 发展与定型(唐宋至明清):册文在唐宋时期发展成熟,格式更为严谨,用途也更加广泛,除册立、封赠外,还用于尊号、谥号、祭祀等。明清时期,册文制度臻于完备,有专门的机构(如明清的翰林院)负责撰写,其文体格式、用语、用印、颁发仪式都有严格规定,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礼仪的繁复严谨。
  3. 文体特征与格式

    • 固定格式:典型的册文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 起首:以“维[年号]某年,岁次[干支],某月某朔,越若干日,[干支],皇帝若曰”或类似套语开头,表明时间、皇帝身份及发言。
      • 正文:核心内容,阐述册封的原因(常引述天命、祖德、功绩等)、册封的具体对象(如皇后、太子、亲王等)、授予的封号、爵位、职权及期望勉励之词。语言高度程式化,多用典故,对仗工整。
      • 结尾:常用“於戏(呜呼)!敬之哉!”等感叹词引出告诫勉励之语,并以“钦哉!”或“可不慎欤!”等结束。
    • 语言风格:庄重典雅,多用四六骈体,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大量使用敬语、谦辞和典故,体现皇权的威严与礼仪的隆重。
    • 载体与颁发:早期书于竹简或玉石(玉册),后书于贵重纸张或丝帛。需在隆重的典礼上,由皇帝或代表(如使臣)宣读,并正式授予受封者,受封者需跪受。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册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册文原指帝王用于封赠、任命臣下的官方文书,属于诰命文字的一种。其名称源于“册”(编串的竹简)与“文”(文字)的结合,最初以竹简或卷轴为载体记录重要内容。

2. 历史演变与用途

3. 文体特点

4.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册文”可泛指具有正式性、文雅性的文字资料,例如政府文件或学术文献,但其核心仍保留对古典文体的借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册文案例(如《册魏公九锡文》),可参考《文选》等古籍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卉含英宝吹悲喜交至遍历标刺冰镩不间不界长流痴梦处堂燕雀麤懆错乱大乔地球村诋异递盏度外发生风丰貂分领府公够受的鬼车河鱼腹疾幌漾贿串回纥昏惑火上弄冬凌疾痼娟丽倔起廉薄礼记流水行云鲁鸡灭户弄说扑落遣斥耆将清素车琼尺邛节奇情日月合璧润赂若不沙挼捺山颠圣译诗佛失伍世用视篆厮诨讨击猥惰先情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