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度外的意思、度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度外的解释

(1) [outside one's consideration]∶思虑之外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outside statute]∶法度之外

详细解释

(1).心意计虑之外。置度外,犹言不介意。《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天下悉定,惟独 公孙述 隗嚣 未平。帝曰:‘取此两子置度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汝既来,须将此身并置度外,始得。”

(2).法度之外。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礼。《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曹公 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赠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礼。”《南史·谢朏传》:“ 武帝 请诛 胐 。 高帝 曰:‘杀之则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 殷石汀 以司马督两 广 ,专征伐,为首揆 高新郑 相知,以故得度外行事如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度外”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度外”是由名词“度”(指考虑、计量范围)与方位词“外”构成的复合词,本义指考虑范围之外。在古汉语中多用于表达超越常规考量或不予计较的态度,现代汉语则固定为“置之度外”的搭配,强调对事物刻意忽略或超越主观衡量。

二、权威词典解析

  1. 《汉语大词典》(第七卷)

    释为“思虑所不及之处”,引东汉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先帝弃天下,遗诏令臣得以肺腑备位九卿,然臣度外无私交。”此处“度外”指超越个人利益算计的范畴。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纸质版),网络版可参考汉典网(注:释义基于《汉语大词典》编纂)。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标注为“置之度外”的固定用法,释义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强调主动排除某事物于考虑范围。

    来源:商务印书馆(纸质版),部分内容见于商务印书馆官网(需订阅)。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指出“度”通“渡”,引申为“衡量标准”,“度外”即标准之外、常理之外,如《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暂置度外”。

    来源:中华书局(纸质版),学术引用可参考中华古籍资源库(需检索工具书)。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四、经典用例

权威参考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度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心意计虑之外
    指将某事物置于考虑范围之外,表示不介意或不放在心上。例如:

    • “早置生死于度外”(),常见于描述不计个人得失的语境。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体现舍生取义的决绝态度。
  2. 法度之外
    指不遵循常规或礼法,强调突破既有规则。例如: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提到“能用度外之人”,即任用不拘泥常法的人才()。

二、用法与例句


三、权威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东观汉记》《三国志》等古籍用例(),以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豪霸业渤海恻然重孙女慈宠存神大难不死丹跸单夫只妇诞率陡斜饵石冯嬺当熊斧钺汤镬狗市光铓姑山鼓舌掀簧蚶鲊混水捞鱼鹘突帐简峻坚垒锦衣卫居常浚堑扛荷快游匡革聊以解嘲烈阳鳞列沦退门垣拧劲儿平昔嫔然仆奴汽水劝谕羣行散段撒手鐧声叉审律使唤诗经识眄视学失张失智庶侈熟肚肆心惕慑体语同恶相恤猥士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