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utside one's consideration]∶思虑之外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outside statute]∶法度之外
(1).心意计虑之外。置度外,犹言不介意。《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天下悉定,惟独 公孙述 隗嚣 未平。帝曰:‘取此两子置度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汝既来,须将此身并置度外,始得。”
(2).法度之外。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礼。《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曹公 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赠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礼。”《南史·谢朏传》:“ 武帝 请诛 胐 。 高帝 曰:‘杀之则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 殷石汀 以司马督两 广 ,专征伐,为首揆 高新郑 相知,以故得度外行事如此。”
“度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心意计虑之外
指将某事物置于考虑范围之外,表示不介意或不放在心上。例如:
法度之外
指不遵循常规或礼法,强调突破既有规则。例如:
常见搭配:
近义词:不以为意、超然物外。
反义词:耿耿于怀、斤斤计较。
以上解释综合了《东观汉记》《三国志》等古籍用例(),以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相关文献。
「度外」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为超出寻常,超越尘世。拆分部首为「彳米」,总共有5个笔画。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庄子·外物》:「临深履薄,夏虫不能语于冰,渔翁之利,捕鱼者也。」这个故事表达了外物和内心的不同体验,把外物看作是冰,而人的内心则像是渔翁,可以超越冰的表象,达到超越寻常的境界。
在繁体汉字中,「度外」的写法一般为「度外」,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度外」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将「歩」(步)替换为「走」,「广」替换为「厂」。不过,这种写法已经逐渐不常见了。
以下是「度外」的一些例句:
1. 他的智慧高度超过了常人,从而使人感到他的思维之「度外」。
2. 这部电影给人的震撼是「度外」的,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度外」的组词可以有:度量(衡量)、度日(度过每一天)、出奇不「度外」(出乎意料)等。
「度外」的近义词有:超凡脱俗、超然物外、超拔尘世等。
反义词则为:寻常、凡俗、局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