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全家人皆死。《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 司隶 、 豫州 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灭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灭户”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因灾祸、饥荒、疾病等原因导致全体成员死亡,或血脉断绝无后代延续的情况。例如《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九年……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引自)。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社会评论中,描述家族消亡的极端情况,也可隐喻某个群体的衰落(如文化、技艺失传等)。
现代语境中,“灭户”一词使用较少,更多以“绝户”替代,常见于方言或特定历史研究领域。需注意其带有悲剧色彩,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
《灭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消灭一个家族或者家庭。
《灭户》的部首是火(huǒ),它是一个旁部。它的总笔画数是16。
《灭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周礼·地官司徒氏》中,用来描述犯罪被判处灭族的行为。
繁体字中的《灭户》为「滅戶」。
古时候,《灭户》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1. 由于他父母在一场大火中不幸遇难,他成了全家的孤儿,家族被灭户。
2. 这个家族因为反抗统治者而被判处灭族,整个家庭都面临着被消失的危险。
1. 灭族:指消灭一个家族。
2. 灭绝:指物种完全消失或者某一事物彻底消亡。
消族:指除去一个家族的存在。
废家:指使某个家族没有后代或者让家族的血脉断绝。
永存:指一个家族永远存在,代代相传。
繁衍:指某个家族不断繁衍后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