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微之音。《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杜预 注:“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南风律气不至,故声多死。”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一:“ 楚 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章炳麟 《辨诗》:“自中 唐 以降者,死声多矣。”
“死声”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衰微、不振之音,常象征失败或衰亡的预兆。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襄公十八年》及庾信、章炳麟的作品原文。
《死声》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死”和“声”。它指的是预示着死亡或者给人以死亡感觉的声音。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些阴森恐怖的声响。
“死声”这个词的第一个字是“死”,它的部首是“歹”,拼音是“si3”,总共有四画;第二个字是“声”,它的部首是“耳”,拼音是“shēng”,总共有八画。
《死声》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它被用来形容一些诡异、恐怖或者凶险的声音,可以给读者带来紧张和悬念。
《死声》这个词的繁体字形状为“死聲”,并且发音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关于“死声”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死韵”。这种写法更强调了声音的特点。
1. 在黑漆漆的夜晚里,突然传来一声阴森的死声,吓得大家跳了起来。
2. 故事中,主人公在森林中听到了一阵怪异的死声,心里不禁涌起了一股寒意。
1. 死亡
2. 声音
3. 阴森
4. 恐怖
5. 凶险
1. 凄厉声
2. 悲鸣
3. 哀嚎
4. 诡异声
5. 恐怖声
1. 喜声
2. 悦耳声
3. 快乐声
4. 欢腾声
5. 喧闹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