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表的意思、草表的详细解释
草表的解释
(1).草拟章奏。《三国志·吴志·华覈传》:“ 晧 以 覈 年老,敕令草表, 覈 不敢。”《明史·宁王权传》:“ 权 邀 燕王 单骑入城,执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
(2).非正式的、预先填写的表格。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 表的解释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 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草表”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释:
一、草拟章奏(古代用法)
指古代官员初步起草奏章或文书的行为。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记载,孙皓曾命华覈草拟奏章,但华覈因年老推辞。
- 《明史·宁王权传》提到,宁王朱权请求燕王(朱棣)代写谢罪表,体现“草表”作为临时性文书的特点。
二、非正式的预先表格(现代用法)
指用于初步填写或临时记录的表格,通常需后续完善或誊抄至正式表格。例如:
- 在统计调查中,常先使用草表收集原始数据,再整理成正式报表。
- 日常工作中,草表可能用于会议签到、流程审批等场景,具有便捷性和临时性。
补充说明:
“草”在“草表”中取“初步、非正式”之意,与“草稿”“草拟”等词中的含义相通。该词体现了汉语中单字组合后词义的延伸性,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表》是一个中文词语,可以拆分成“草”和“表”两个部分。其中,“草”部的部首是“艹”,笔画数为3;“表”部的部首是“亻”,笔画数为2。《草表》的意思是指用草书书写的文稿或纸张。
《草表》一词来源于古代的书写方式中的一种草书风格。草书是一种草率、简略的书写方式,字形迅速,一笔成形。这种书写方式常被用于草稿的书写或快速记录。因此,“草表”表示用草书风格书写的表格或文稿。
在繁体字中,可以把《草表》写成「草錶」。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古时候的《草表》汉字写法更加简化。当时常使用的草书字体被称为“隶书”,其字形繁杂,承袭了篆书的特点,但已具备一定的流畅性。这种写法的《草表》书写方式常用于公文、奏章、书信等方面。
以下是《草表》的例句:
1. 这份合同是我用草表写的,需要仔细查阅。
2. 他的草表字写得非常工整,一目了然。
与《草表》相关的组词有:草书、作草、自草、书法。
与《草表》近义的词语有:草草、潦草。
与《草表》反义的词语有:工整、规范。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