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亦作“ 面如死灰 ”。《太平广记》卷三四八引《传异记·李全质》:“西走 百歇桥 二十里,水深而冰薄……行从等面如死灰,信轡委命而行。”《上海滩》1990年第1期:“只见柜里空空如也,他登时面如死灰,大叫:‘上当了,上当了。’”
“面若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因极度沮丧或惊恐导致脸色灰暗,失去血色,如同冷却的灰烬一般。
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注:部分资料误记为《史记·修务训》,实际应为《淮南子》)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描写,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可替换为“脸色煞白”“面无血色”等通俗表达。
《面若死灰》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的脸色非常苍白,毫无血色。该成语的拆分部首为「面」、「若」、「死」和「灰」,共计13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僖公十四年》:“荀罃于鲁昆弟,大夫为之请,使荅席,对曰:‘弟,与予冠带之国主也,而面若死灰,何也?’”荀罃在这里的脸色苍白如死灰,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和绝望。
在繁体字中,《面若死灰》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笔画形状和顺序可能有所变化。然而,《面若死灰》这个成语在古代并没有记录与之对应的具体汉字写法。
以下是几个使用《面若死灰》的例句:
组词:面色苍白、死灰复燃
近义词:面如土色、脸色苍白
反义词: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