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饷给的意思、饷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饷给的解释

亦作“饟给”。1.给养。《东观汉记·桓礹传》:“太守 王朗 餉给、粮食、布帛、牛、羊一无所留。”《宋史·韩肖胄传》:“愿立诸军覈实之法,重将帅冒请之罪,则兵数得实,餉给不虚。”

(2).给予食粮,供给生活所需。《后汉书·蔡茂传》:“ 融 ( 竇融 )欲以为 张掖 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餉给,计口取足而已。”《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 全讽 至 广陵 ,诸将议曰:‘昔先王攻 赵鍠 , 全讽 屡饟给 吴 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饷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饷给(xiǎng gěi) 主要有两层含义:

  1. 给养:指军队或人员的粮食、物资等基本生活供应。
  2. 供给生活所需:指给予食粮、物资等以维持生活。

二、详细释义与用例

三、其他说明

“饷给”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对人员或军队的物资供给,兼具动词(供给)和名词(给养)的双重词性。其含义与军事、行政中的后勤保障密切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饷给: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饷给(xiǎng gěi)是一个常用于口语中的词语,用来表示提供或分发食物或工资等。它由“食”和“与”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4个笔画。

饷给的来源

饷给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称之为“赏给”。后来,“赏给”逐渐演变为“饷给”,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饷给的繁体字

饷给的繁体字为「餉給」,它们的部首和笔画数分别为「食」和「13、12」。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饷给是用“餉”字表示的,“餉”字包含了两个食物的部首“食”,其它部分则与现代的写法相同。

饷给的例句

1. 他每个月都会按时饷给家里一笔钱。

2. 工厂为每位员工饷给合适的食宿条件。

3. 政府每年都会向贫困地区饷给一定数量的粮食。

相关组词

饷众(xiǎng zhòng):指向众人分发饭食、工资等。

饷款(xiǎng kuǎn):指发放给军队或公务员的经费或补贴。

近义词

给予(jǐ yǔ)、发给(fā gěi)

反义词

收取(shōu q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