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饷给的意思、饷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饷给的解释

亦作“饟给”。1.给养。《东观汉记·桓礹传》:“太守 王朗 餉给、粮食、布帛、牛、羊一无所留。”《宋史·韩肖胄传》:“愿立诸军覈实之法,重将帅冒请之罪,则兵数得实,餉给不虚。”

(2).给予食粮,供给生活所需。《后汉书·蔡茂传》:“ 融 ( 竇融 )欲以为 张掖 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餉给,计口取足而已。”《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 全讽 至 广陵 ,诸将议曰:‘昔先王攻 赵鍠 , 全讽 屡饟给 吴 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饷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与军队或官府发放的粮饷、薪俸等物资供给相关。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及历史文献记载,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饷给(xiǎng jǐ)指官府或军队发放给士兵、官吏的粮食、薪俸等生活物资。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 军需供给

    古代军队中,“饷给”专指按月或按季发放给士兵的口粮、衣物、军饷等必需品。例如明代兵书《纪效新书》载:“军士饷给,按月支米一石,盐菜银三钱。”

    功能:维持军队基本生存与战斗力。

  2. 官吏俸禄

    在官府体系中,“饷给”可指官吏的薪俸。如清代《户部则例》规定:“边陲官吏,饷给加倍以恤其劳。”

    特点:常以实物(米、布)与钱银结合发放。

  3. 临时赈济

    特殊时期(如灾荒、战乱),官府对民众的应急物资发放亦称“饷给”。例如《宋史·食货志》:“流民过境,州县饷给粥食。”


三、与现代词汇的关联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饷给:供给粮饷。多指军需。”

    链接参考: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条目(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出版信息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饷:军粮;给:供应。饷给即发放军粮薪俸。”

    链接参考:商务印书馆古籍工具书介绍页

  3. 《中国历史大辞典》(郑天挺主编):

    明代卫所制中,“军户屯田自养,辅以朝廷饷给”。

    链接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历史辞典系列


五、用例解析

古典用例:

《明史·兵志》:“边军饷给不继,多有逃亡。”

释义:边境军队的粮饷供应中断,导致士兵大量逃亡。

现代转义:

方言中偶用“饷给”表示“发放工资”(如闽南语:“月头饷给员工”)。


“饷给”是古代中国财政与军事制度的核心概念,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文献实证,方能准确体现其权威性与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饷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饷给(xiǎng gěi) 主要有两层含义:

  1. 给养:指军队或人员的粮食、物资等基本生活供应。
  2. 供给生活所需:指给予食粮、物资等以维持生活。

二、详细释义与用例

三、其他说明

“饷给”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对人员或军队的物资供给,兼具动词(供给)和名词(给养)的双重词性。其含义与军事、行政中的后勤保障密切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席邦宝保护鸟彼记並翼博唼不足惜藏猫儿长短澄漠成色赤襁斥泽充给淳酖村愚倒转大宅顶类法体蜂蜡风美负屈含冤公舍归业果仁毁駡讦谈枯柳浏阳隆窟露电缦裆裤门垛民团鸟聒女红蟠联剽虏欠籍起办搉易日干入谒实气死丕丕私重酸急蕵芜堂选同灰头颊婉婵忘言交吴楚帆乌光向顺闲良销流小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