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微之音。《左傳·襄公十八年》:“ 晉 人聞有 楚 師, 師曠 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 楚 必無功。’” 杜預 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南風律氣不至,故聲多死。”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十一:“ 楚 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章炳麟 《辨詩》:“自中 唐 以降者,死聲多矣。”
“死聲”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衰微、不振之音,常象征失敗或衰亡的預兆。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襄公十八年》及庾信、章炳麟的作品原文。
《死聲》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死”和“聲”。它指的是預示着死亡或者給人以死亡感覺的聲音。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一些陰森恐怖的聲響。
“死聲”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死”,它的部首是“歹”,拼音是“si3”,總共有四畫;第二個字是“聲”,它的部首是“耳”,拼音是“shēng”,總共有八畫。
《死聲》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例如《紅樓夢》、《水浒傳》等。它被用來形容一些詭異、恐怖或者兇險的聲音,可以給讀者帶來緊張和懸念。
《死聲》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狀為“死聲”,并且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關于“死聲”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死韻”。這種寫法更強調了聲音的特點。
1. 在黑漆漆的夜晚裡,突然傳來一聲陰森的死聲,吓得大家跳了起來。
2. 故事中,主人公在森林中聽到了一陣怪異的死聲,心裡不禁湧起了一股寒意。
1. 死亡
2. 聲音
3. 陰森
4. 恐怖
5. 兇險
1. 凄厲聲
2. 悲鳴
3. 哀嚎
4. 詭異聲
5. 恐怖聲
1. 喜聲
2. 悅耳聲
3. 快樂聲
4. 歡騰聲
5. 喧鬧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