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缌衰的意思、缌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缌衰的解释

亦作“ 緦縗 ”。古代王为诸侯之丧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緦衰,为大夫士疑衰,其首服皆弁絰。” 郑玄 注:“緦,亦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汉书·王莽传上》:“《周礼》曰‘王为诸侯緦縗’,‘弁而加环絰’,同姓则麻,异姓则葛。摄皇帝当为 功显君 緦縗,弁而加麻环絰,如天子弔诸侯服,以应圣制。”《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六月壬午 魏帝 于 东堂 举哀,三日,制緦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缌衰(sī cuī)是古代中国丧服制度中的一种服饰形式,属于“五服”礼制中的轻级丧服。该词由“缌”和“衰”两部分构成:“缌”指细麻布,质地轻薄;“衰”通“缞”,特指丧服上衣。其含义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1. 词义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缌”本义为细麻布,是制作丧服的专用材料。“衰”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丧服衣”,读作“cuī”,指代上衣部分。因此,“缌衰”指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上衣,常用于服丧关系较疏远的亲属。

  2. 礼制等级

    按《仪礼·丧服》记载,缌衰属于“五服”中的第四等“缌麻”级,服丧期为三个月。其穿着对象包括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等远亲,以及外姓姻亲中的部分亲属,体现古代宗法制度对血缘亲疏的严格区分。

  3. 形制特征

    《礼记·间传》描述缌衰“十五升布抽其半”,即用经线密度较低的麻布制成,且不缝衣边,以示哀简。其粗疏的质地与斩衰、齐衰等重丧服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礼仪的轻重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缌衰(拼音:sī shuāi)是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一种,属于“五服”中最轻的丧服等级,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定义与用途
    缌衰是周代礼仪中,君王为诸侯去世时所穿的丧服。根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王根据臣子身份差异选择不同等级的丧服:为三公六卿穿“锡衰”,为诸侯穿“缌衰”,为大夫士则穿“疑衰”(一种更粗疏的麻布丧服)。

  2. 材质与形制
    缌衰用“十五升布去其半”的细麻布制成(“升”是古代布匹密度单位),即经过精细加工但未漂白的麻布,仅处理麻线而未处理布料表面。其配套首服为“弁绖”(一种丧礼用的麻布帽)。

  3. 等级与分类
    根据亲疏关系,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的缌衰材质略有区别:同姓用麻,异姓用葛。例如,《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曾为异姓诸侯“弁而加麻环绖”,以符合礼制要求。

  4. 历史实例
    北齐时期,《北齐书》记载魏帝为神武帝服丧三日,并制定缌衰之礼,说明这一制度在后世仍有沿用。

缌衰是古代君王对诸侯表达哀悼的特定礼仪服饰,体现了周礼中“尊尊”的等级观念。其名称中的“缌”指细麻布,“衰”即丧服,共同构成轻丧服的代称。

别人正在浏览...

隘庳案沓半霎般运北陲奔腾尘侣饬成斥道饬审敕文吹法螺骢马使蹙怖错落参差道纪鼎立陮隗鲂鱼赪尾繁累繁总奉朔封羊关拢酣荡撶船化去婚启护卫急脚鬼季绢激枭沮气蜡美人猎涉另辟蹊径盭绶留子明验大效密奏女师匹夫之勇千钧齐衾汽舟忍让柔毫三宝三鼓善才摄勇噬攫守分悚然汰侈恬如为裘微事霄极小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