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law-abiding] 安分;守本分
务农守分
安守本分。 汉 王粲 《公宴诗》:“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唐 李白 《空城雀》诗:“耻涉 太行 险,羞营覆车粟。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上海小刀会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青浦耆民马大成等禀》:“务农守分,年皆老迈,曾无只字公庭。”
“守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安守本分、遵循自身职责或社会规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守分”指个体在行为、职责或道德层面保持与自身身份、地位相符的准则,不逾越界限。例如“务农守分”强调从事农业者应专注本业。近义词包括“守拙”“安分”,反义词则为“越轨”“逾矩”。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王粲《公宴诗》:“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表达对命运的顺应。唐代李白《空城雀》中“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进一步强调天命与自我约束的关系。
与“守分”相关的成语包括:
在哲学层面,“守分”被视作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基石。例如,提到“人各有分”,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通过守分实现福报。现代语境中,也用于提倡尊重规则,如“尊重守法守分的企业家”。
“守分”既是一种传统道德观,也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倡导在个人角色与社会规范间找到平衡。其内涵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处世准则。
《守分》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遵守规矩、守住自己应有的分寸、不越雷池一步。
《守分》的部首是宀(宝盖)和分(刀),分别对应的笔画数是3和4。
《守分》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最早出现在《仪礼·月令》一书中,意思是尊重规矩,不越过可控制的领域。
《守分》的繁体字为「守分」。
在古代,「守分」的写法与现在相似,但可能在书写风格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1. 他是一个守分的人,不会越界。
2. 在处理纠纷时,我们应该始终守分。
守分无虞、守分度日、守分安命
守规矩、遵守底线、守纪律
越分、越界、不守纪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