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种宝贵之物。《老子》:“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此以慈、俭、不居先为德行的三宝。《六韬·六守》:“ 太公 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此以农、工、商为国之三宝。《史记·赵世家》:“ 代 马 胡 犬不东下, 昆山 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夫剑产於 越 ,珠产 江 汉 ,玉产 昆山 ,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此分别以马、犬、玉或剑、珠、玉为物之三宝。
(2).(梵Triratna)佛教语。指佛、法、僧。《释氏要览·三宝》:“三宝,谓佛、法、僧。” 三国 吴 康僧会 《安般守意经序》:“佛教三宝,众冥皆明。”后以指佛教。《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太子亦素信三宝,徧览众经。”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贵人护法,三宝增光。”
“三宝”一词在不同领域和文化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分为佛教、道家和中医三个体系的解释:
佛教中的“三宝”指佛、法、僧,是佛教信仰的核心支撑:
道家经典《道德经》提出“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中医理论中的“三宝”指人体的精、气、神,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核心要素:
以上内容综合了佛教、道家、中医等权威来源,若需进一步了解某一类“三宝”的细节,可参考对应文献或经典。
《三宝》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佛教中的三个宝藏,即佛、法、僧,也称为佛宝、法宝、僧宝。
《三宝》的拆分部首是“三”字的部首,“三”字也是这个词的首字,它的拼音是“san”,五笔编码为31135。
《三宝》一词最早来自于佛教,它尊称佛、法、僧三个部分为宝藏,即佛宝、法宝、僧宝。佛宝代表佛陀,法宝代表佛教的经典法义,僧宝代表佛教中的僧人。这些被称为“三宝”。在繁体字中,《三宝》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形状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古代记载,古代《三宝》的写法为:“㊣宝”。这种写法在今天已经不再使用。
1. 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是我们修行的目标。
2. 信仰佛、持守法、供养僧是*********的基本修行之道。
三宝座、三宝佛像、三宝修行、三宝殿堂
三圣、三至、三法、三师
三凡、三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