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腹郁结,阻滞不通。 唐 皮日休 《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
痞蹇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痞”与“蹇”的独立语义进行解析。《说文解字》释“痞”为“痛也,从疒否声”,本义指胸腹间气机阻塞引发的病痛,后引申为品行不端之人(《汉语大词典》,1997)。而“蹇”在《广雅》中注为“跛也”,原指行走困难,后扩展为艰涩、困顿之意(《古代汉语词典》,2003)。
在中医典籍中,“痞蹇”特指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的复合症状。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述“痞者塞而不通,蹇者行而不畅”,指患者既有胸膈痞闷的气滞表现,又伴随肢体活动迟滞的血瘀现象(《中医术语考释》,2010)。该词现代多用于文献学研究领域,如王力《同源字典》将二字归入“闭塞阻滞”语义场(商务印书馆,1982)。
需说明的是,“痞蹇”未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使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专业医学文献及古代汉语研究著作中。
“痞蹇”是一个中医术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pǐ jiǎn
释义:指胸腹部位气血郁结、阻滞不通的状态,常见于中医对病证的描述。例如唐代皮日休的诗句“饮之融痞蹇,濯之伸拘挛”,即形容通过药泉缓解此类症状(出自《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
痞(pǐ)
蹇(jiǎn)
唐代皮日休的诗句是典型用例,表明“痞蹇”一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文学化表达病证缓解的过程。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中医理论背景,可参考中医典籍或专业词典。
保安团薄褴长矟赤道坐标系侈盛雌霓之诵村生泊长蹉路麤疏珰珰点的地坪动静恩怨分明纺锤凤驾冯六郎佛手柑伏腊浮踪恨不得户邑瑊石井泉矩式坎帕拉空穴来风廉隘门彩秘密目怆有天拈轻掇重牛津批亢抵巇破承钤键谦俭跷脚确查宂号若果三龙善男子煽权渗沥深曲尸灵手不停毫耍泼输亏鼠胎丝抹天一阁偷佞土宇吐晕违章小鬟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