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旁喻的意思、旁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旁喻的解释

反复举例说明。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兼举其义者,谓之旁喻。” 明 杨慎 《鸢飞鱼跃》:“ 陈公 此言凿凿乎圣贤之真传,不待曲説旁喻而切於日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旁喻"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修辞术语,指在表达时不直接陈述本意,而是借用相关或类似的事物、情境进行间接比喻或说明,以达到委婉、形象或强化表达效果的目的。其核心在于"旁"(侧面、间接)与"喻"(比喻、说明)的结合。具体释义如下:

  1. 字义解析与基本概念

    • 旁:意指"侧面"、"间接"、"非直接相关"。《说文解字》释"旁"为"溥也",有广、遍之意,引申为从侧面触及。
    • 喻:指"比喻"、"说明"、"告知"。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拟或阐释抽象、复杂的概念或情感。
    • 旁喻:合指间接比喻或侧面说明。它不是直陈其事,而是通过描绘、借用与之相关联或具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现象、故事来曲折地表达主旨、情感或道理,引导听者或读者通过联想理解深层含义。
  2. 修辞功能与特点

    • 间接性:是旁喻最显著的特征。表达者不直接点破本意,而是绕开核心,从侧面迂回,借助他物进行暗示或类比。
    • 形象性:通过选取具体可感的"旁"物进行比喻,使抽象的情理、复杂的事态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感受。
    • 委婉性:常用于需要含蓄表达、避免直白唐突的场合,如劝谏、表达批评、抒发隐晦情感等,起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用。
    • 启发性:要求接受者具有一定的联想和推理能力,通过"旁"的提示去领悟"正"的主旨,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3. 应用场景 旁喻常见于古典诗文、寓言故事、哲理散文以及需要艺术化表达的现代文学创作中。例如:

    • 用自然景物(如风雨、草木)的变化旁喻人生际遇或社会变迁。
    • 用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旁喻现实问题或表达观点。
    • 用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器物功能旁喻抽象的道理或情感状态。

总结来说,"旁喻"是一种通过间接、侧面的比喻或说明来委婉、形象地表达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强调表达的含蓄性、形象性和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86). 汉语大词典 (Vol. 6, p. 1543).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权威词典释义基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对"旁"、"喻"字义的规范解释)
  3. 陈望道. (1976). 修辞学发凡.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修辞学经典著作,论述比喻等辞格,旁喻可视为比喻的一种特殊运用形式)
  4. 袁晖. (1990). 比喻.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对比喻的系统研究,涵盖其变体形式)
  5. 李庆荣. (2002). 现代实用汉语修辞.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修辞学著作,阐释各类修辞手法及其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由于“旁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也未在常规文学理论或修辞学术语中出现,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

1. 古汉语或特定文本中的用法(推测)

2. 可能的书写误差 若原词应为:

建议:请提供该词出现的具体语境(如诗句、文章段落),或确认是否为生僻术语,以便更精准地解析。若为自创词汇,则需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临时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包修边旁表崇伯爵长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寸斩鹾簋东西易面恩意罚布风飧水宿风湾腐酒官征果尔骨擿贺序宏渊后举环攻建策将功补过剑眉交领假人辞色金钱卜金石声逵泽里棺疠痟漏星堂耄昏秘逸南部清吹清风峻节秦火七十二钻热扑扑日暖风恬入脚三分发三足鼎螫搏市莽絁袍丝篁丝纶簿思综夙昔鼗音婷婷嫋嫋軘车完保婉妙谓爲无介夏蘖小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