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评议赃物的价值。《唐律·杂律·市司评物价不平》:“其为罪人评赃不实,致罪有出入者,以出入人罪论。”
“评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íng zāng,主要含义是对赃物的来源和价值进行评判和鉴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语结构
历史与法律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唐律·杂律》,规定若评赃不实导致定罪错误,相关人员需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其为罪人评赃不实,致罪有出入者,以出入人罪论。”。
应用场景
扩展说明
评赃需结合当时物价标准,例如唐代法律对市场估价有严格规范,赃物价值需与同类物品市价一致,否则视为“不实”。
总结来看,“评赃”既是古代司法术语,也隐含对事物真实性的鉴定逻辑,兼具历史法律意义和现实比喻功能。
评赃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言(yan)
笔画:8画(评)+ 13画(赃)
《评赃》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尚书·颂》篇,意指对赃私进行评定。它可以指对盗窃、贪污等非法行为所得的物品进行鉴定评价。
在繁体字中,评赃的写法为「評贓」。
在古代,评赃的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整体来说,其字形和现代字体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变化。
1. 法官正在对被告贩卖赃物的行为进行评赃。
2. 这项任务需要我们合理评赃才能公正处理。
3. 他以权谋贪,私自评赃,最终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评理、赃款、盗窃、贪污、鉴定、评价等。
近义词:评价、鉴定、估价、审定、分辨等。
反义词:奉承、讨好、夸奖、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