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硕德的意思、硕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硕德的解释

(1).指大德之人。《晋书·隐逸传·索袭》:“ 索先生 硕德名儒,真可以諮大义。”《南史·周弘正传》:“ 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白云悦公 ,时硕德也,身居巖壑,名闻禁闕。”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 桐 多名家, 方 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

(2).大德。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其宗勋有八柱之贵,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宏才伟世。”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而君復以忠厚济之。” 沉从文 《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硕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褒义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常用于尊称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的人物。例如《晋书》中称索袭为“硕德名儒”,韩愈也用“朝之硕德”形容张正甫,均体现对德才兼备者的赞誉。

  2. 表示大德或高尚品德
    强调道德修养的深厚与崇高,如唐代刘禹锡以“硕德有三老之重”形容某人的德行厚重。

二、词义结构

三、历史与用法

四、总结

“硕德”融合了“大才”与“厚德”的双重特质,既可用于描述个人的德才高度,也可作为对尊长或贤者的敬称。其核心在于强调道德与才能的并重,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立德”与“立言”并行的价值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硕德

硕德是一个常用词汇,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意义。该词由四个部首组成,分别为“石”、“土”、“忄”、“力”,共有13个笔画。它的部首和笔画都比较独特。

硕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硕德在古代被写作“碩德”(繁体字写法)。这种写法中,硕的字形略有差异,德的字形则相对保持不变。

这个词汇的意义是“精明能干,才德兼备的人”或“德行卓越的人”。它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称赞有才能出众、有德行的人。例如:“他真是一位硕德的人,既能宏观全局,又能细致入微。”

一些与硕德相关的组词包括:硕德无边(形容一个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修养高尚)、硕德兼备(形容一个人既有才能又有德行)、硕德显赫(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德行非常卓越)。

在意义上,与硕德相近的词汇有:才德双全、才德兼备、德才兼备。这些词汇都强调了一个人既有才能又有德行的优秀品质。

与硕德意义相反的词汇是:无才无德、无能无德、无德之人。这些词汇用于形容一个人既没有才华,也没有良好的德行。

别人正在浏览...

安良除暴案问白手兴家磅礚保庸驰薄出芽大弟弹举颠首低柔敦诱芳物番汉丰化凤楼手分中夫权该究归旅贵满混吣贱酬硷瘠积谗磨骨机床寄地荆榛满目寄室局滞醵资空架子口辩拉呱览总愣愣磕磕笼街陆池莲猫儿食茅绹妹夫没齿嫋嫋亭亭牛口之下樵牧晴光若箇束累説到大天四明四畔索酒唐虞之治天下无敌屠岸壝埒贤长宵人遐骛谢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