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命的意思、外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命的解释

(1).指封建王侯及其臣属。《隋书·百官志中》:“外命,诸公九命,诸侯八命。”原注:“谓诸侯及其臣。”

(2).谓财物。《南史·徐勉传》:“且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外典亦称‘何以聚人曰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命”是古代汉语中与官职、封号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受封于王室外部的贵族女性或官员”,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1. 基本定义

    “外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内宰》,郑玄注云:“外命,谓卿大夫之妻也。”指王室外受封的贵族女性,如公卿、大夫之妻。唐代制度中,“外命妇”涵盖公主、郡主、县主及官员母妻等受封者,与宫廷内的“内命妇”(如嫔妃)形成区分。

  2. 制度演变

    汉代至明清,“外命”体系随爵位制度扩展。如《通典·职官典》记载,唐代外命妇按夫、子官阶分为国夫人、郡夫人、县君等九等。宋代《宋史·职官志》进一步规定外命妇可依品级享受俸禄、车服仪制。

  3. 语义延伸

    在文学与史学文献中,“外命”偶指代地方官员。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称:“外命之臣,守土以奉职”,此处借指受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强调其“受命于外”的属性。

参考来源

《周礼注疏》《旧唐书·职官志》《通典》《宋史》《日知录》

网络扩展解释

“外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具体用法来理解:

一、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含义

  1. 指封建王侯及臣属
    源自《隋书·百官志中》记载:“外命,诸公九命,诸侯八命”,原注解释为“谓诸侯及其臣”。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代官制中的等级划分,与“内命”(中央官员)相对,多用于描述地方诸侯及其下属的职位体系。

  2. 佛教文化中的引申义
    《南史·徐勉传》提到:“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此处将财物视为维系生命的外在条件,强调物质对生存的重要性。


二、其他特殊用法

  1. 中医穴位别名
    在《灵枢·本输》等医学典籍中,“外命”是复溜穴的别称,属足少阴肾经,用于治疗水肿、盗汗等症。

  2. 现代延伸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外在环境决定的命运”,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为引申或误传。


三、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隋书·百官志》《南史·徐勉传》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不偶成品车戏赤焮粗悍大雨如注顿抑帆势风胡辘扶卫匄贷刚简龟判洪姿踝子骨火棍贱民节令絶少分甘俊赏空濛烂若披锦两到軨下卵民路演马骝莽苍苍马沙鮎溜鲵鰌奴僇襻膊刨削谝言巧繁情招鹊瑞曲突宂食商凭山雉梢梢少一时圣友寺事对识器时廱泰华贴板推原网购毋事乡闱小姨夏气谐波谢公楼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