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饬谨的意思、饬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饬谨的解释

饬命严守。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大仁未许覆兇巢,飭谨封垂御侵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饬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饬"和"谨"二字组成,属于书面用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态度或品性。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行为端正而谨慎,作风严谨自律。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次阐释其具体意义:

一、词义解析

  1. 饬(chì)

    本义为整顿、使有序,引申为行为严谨、自我约束。《说文解字》释"饬"为"致坚也",强调使之坚固、规整。在"饬谨"中,侧重行为上的端正与自我规束,体现外在表现的庄重性。

  2. 谨(jǐn)

    本义为慎重、小心,《说文解字》注"谨,慎也"。在复合词中强化内在态度的审慎与敬畏,强调言行上的克制与周密。

  3. 复合义

    "饬"与"谨"结合后,形成递进关系:通过严格自我约束(饬)实现言行上的高度慎重(谨),整体形容人处世周密、律己甚严的状态。如《汉语大词典》释义:"端正谨慎",指品性端方且处事细致。


二、引申内涵与用法特征

  1. 行为规范的双重性

    既包含外在行为的整饬(如举止得体、仪容端正),也涵盖内在思维的审慎(如思虑周全、不轻率行事),体现儒家"内外兼修"的修养观。

  2. 语境适用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官吏或士人的操守,如"居官饬谨"(为官严谨自律)。
    • 现代用法:常见于评价个人作风的书面语,如"待人饬谨""治学饬谨",强调其可靠性与责任感。
  3. 褒义色彩

    该词始终承载积极评价,暗含对自律品德的推崇。清代《通俗编》提及"饬谨"与"勤慎"并用,凸显传统道德中对严谨态度的重视。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端正谨慎。" 收录于第12卷第85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来源(汉语大词典官网)

  2. 《辞源》(第三版)

    释"饬"为"谨慎,恭敬","谨"为"慎重,小心",复合词强调行为与心态的严谨性。商务印书馆,2015年。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3. 《古代汉语词典》

    指出"饬谨"属"德行类"词汇,多用于人物品评,体现"修身"思想。中华书局,2016年。

    来源(中华书局官网)


"饬谨"凝练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对"严于律己、慎行守礼"品格的推崇,其词义结构兼具行为规范与精神内省的双重维度,是汉语道德语汇的典型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

“饬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hì jǐn,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由“饬”(整顿、整齐)和“谨”(谨慎、小心)组合而成,形容人举止端庄、言行谨慎,强调严肃认真的态度。也可指在社交场合中遵守礼仪、言行得体。

  2. 延伸解释
    在特定语境中,“饬谨”还表示“饬命严守”,即通过命令要求严格遵循规范或纪律。例如宋代韩琦的诗句:“大仁未许覆凶巢,饬谨封垂御侵越”,此处指军事防御中的严明指令。

  3. 用法与出处

    •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正式文体,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 最早可考的文献为宋代韩琦的《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后亦见于《明史》等史书。
  4. 相关扩展
    “饬”字在古代常与法令、整顿相关(如“饬令”),而“谨”则强调个人修养的谨慎,二者结合既体现外在规范,又包含内在自律。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诗文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案宝钏奔播璧气场商长汤蹴蹴然摧枯振朽大连理工大学丹旌祷赛低隘二公芳罇凤凰巢港埠膏剂功构乖违孤愁赫赫英名毁恶灰死火妻灰子护凭唬通降气娇揉造作节传积瘕矜高荆棘铜驼井蛙之见禁臧就贡居摄巨黍骒驴可逆反应莱舞雷楔灵运屐流风余韵梦梦查查墨水情见于色起溲栖所杉板子沈抑十头添撇事象收誉四位苏菜捅娄子顽弊卧吹无遮下锹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