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省的意思、都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省的解释

(1). 汉 以仆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 唐 垂拱 中,改尚书省曰都省。后亦以指尚书省长官或尚书省政事堂。 唐 韩愈 《复仇状》:“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有此异同,必资论辩,宜令都省集议闻奏者。” 马其昶 题解:“公此议欲令凡事发,具其事下尚书省集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会府台司·都省》:“ 汉 以僕射总理六尚书,谓之都省,至 唐 垂拱 中,改尚书省曰都省,是则都省之号,始自 汉 也。”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须有日御帘前高捧三臺印,都省里安身正一品。”

(2).都察院。《水浒传》第五九回:“﹝ 贺太守 ﹞把 鲁智深 拷打了一回,教取面大枷来钉了,押下死囚牢里去。一面申闻都省,乞请明降如何。”参见“ 都堂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都省”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古代官署机构

  1. 汉代起源
    汉代设仆射总理六尚书,称为“都省”,是中央行政核心机构。至唐代垂拱年间(685-688年),尚书省正式改称“都省”,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负责统筹六部政务。

  2. 职能演变

    • 唐代:作为政事堂(宰相议事机构)的代称,涉及礼法争议等重大事务需“都省集议”。
    • 宋元时期:延续指代尚书省,如《事物纪原》记载“都省之号始自汉”。
    • 明代:部分文献中“都省”与都察院相关联,如《水浒传》提到案件需“申闻都省”。

二、其他含义

  1. 成语用法(存疑)
    个别资料称“都省”为成语,表示“处理事物精省节约”,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

三、示例与引用

“都省”主要指汉唐至宋元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尚书省),兼具政务决策与执行功能。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唐六典》《宋史·职官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省这个词的意思是“互相省察、互相警醒、互相纠正”。它的拆分部首是“阜”和“心”,共8个笔画。都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君子省身,小人省事”。在繁体字中,都省的写法是「謁省」。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概念和意义保持不变。 以下是都省的例句: 1. 我们要互相都省,才能在工作上更加高效。 2. 领导在会议上说,大家都要自觉都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与都省相关的组词有:省察、警醒、纠正、互相、自觉、高效。 与都省的意思相近的词有:相互提醒、互相谨慎、互相监督。 与都省的意思相反的词有:不关心、不留心、敷衍了事。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