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功德主的意思、功德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功德主的解释

佛教中称进行布施的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功德主是汉语宗教文化语境中的核心概念,特指在佛教活动中以财物、劳力等支持佛法弘扬的施主群体。该词由“功德”与“主”复合构成,“功德”源自梵语“puṇya”,指善行带来的福报;“主”则强调其作为核心资助者的地位。

从历史维度考察,南朝梁代《高僧传》已记载“造像功德主”的记载,印证其作为宗教供养制度的渊源。唐代敦煌文书P.3727号《舍施疏》明确将“功德主”与寺院营建活动关联,体现其在佛教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在宗教实践中,功德主包含三个层级的认定标准:一是基础性的“财施功德主”,即通过捐赠寺院建设、法会供品等积累福德;二是进阶的“法施功德主”,如资助佛经刊印、讲经活动;三是殊胜的“无畏施功德主”,表现为护持正法传播的长期行为。这种分级体系在《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九卷中得到理论支撑。

现代语境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蓝皮书》2024年版将其定义为“宗教活动主要资助方”,强调其社会公益属性。值得注意的是,功德主制度在台湾地区仍保持传统形态,如佛光山系统记录的功德主分为“百万功德主”“荣董功德主”等层级,这种分类方法可追溯至宋代《禅苑清规》的供养制度。

词义演变方面,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2025)指出该词出现语义泛化现象,部分民间信仰场所将主要捐赠者统称为功德主,这种用法已超出佛教传统范畴。但学界仍主张采用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术语规范》的严格定义,以维护宗教术语的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功德主”是佛教术语,指通过布施、护持等方式积累功德的人。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定义

指为佛教事业提供物质或精神支持的信众,主要包括:

  1. 布施财物者:如供养佛寺建设、法会举办等;
  2. 精神护持者:包括接引他人入佛门、长期参与宗教活动、贡献智慧等。

二、历史渊源

起源于佛陀时代,最初指在家居士通过供养钱财或食物,支持佛陀讲法或建造庙宇。这种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支持形式。

三、宗教意义

功德主不仅成就自身福德,还能让其他信众因法会/道场受益,实现“自利利他”的双重功德。如法会功德主既获得主办法会的功德,也分享参与者积累的善业。

四、认定标准(以佛光山为例)

包含七类人群:长期护持弘法事业者、持续服务者、劝募功德者、智慧贡献者等。


扩展说明:现代语境中,“功德主”也引申为行善积德之人(),但其核心仍与佛教护法行为密切相关。不同寺院对功德主的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具体可参考各宗教场所规定。

别人正在浏览...

百执班台播菜吃巧虫串串楚儽辞源登天點撥點除丁香核帝所耳热翻印焚杅佛义覆润福州贵族滚杂海瑞槐瘿黄金瓜剪刀差脚光劫人结束金错书惊立经入磕磕撞撞诳欺魁崛澜汍理道灵位漓澌灓水履立媢功谋阙母养沐雨梳风奶娘南北书派男婚女嫁丘树融丘上堂商余神疲石钱熟视无睹素志腾籍条形文莫小命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