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剪报的意思、剪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剪报的解释

[clip;newspaper clippings;newspaper cuttings] 从报刊、杂志等上剪下的文字、图片资料

详细解释

从报刊上剪下的文章等。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顷得惠函并有剪报,得读妙文,甚感。” 郭沫若 《<新儿女英雄传>序》:“承作者把《新儿女英雄传》的剪报送给我,我读了一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剪报(jiǎnbào)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由动词“剪”和名词“报”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上剪下具有保存或参考价值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的行为或剪裁后的成品。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实践价值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行为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

    剪报:动词,指从报纸上剪下需要的文章或资料。

    引申义:名词,指剪下来的文章或资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历史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20世纪初现代报刊业兴起时期,反映民众对信息的筛选与保存需求。例如1935年《申报》刊登的《剪报服务指南》,印证其作为文化习惯的普及性。


二、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1. 知识管理工具

    在数字化时代前,剪报是学者、记者、科研人员系统积累行业动态的核心方式。例如鲁迅现存手稿中可见大量剪报批注,体现其作为研究素材的权威性(来源: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献)。

  2. 社会记忆载体

    家庭剪报簿常记录婚丧嫁娶公告、政策变迁等,成为微观史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上海图书馆“近代剪报数据库”收录1890-1949年间民间剪报逾十万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备选名录。


三、现代实践与延伸


四、规范使用提示

需注意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关于“个人学习研究使用”的边界,商业性剪报汇编需获授权(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版)。

通过上述多维度解析可见,“剪报”既是具象的文化行为,亦承载着信息处理、历史存证与现代知识管理的深层价值。其语义内核始终锚定于对纸质媒介内容的甄选性截取与系统性留存。

网络扩展解释

剪报是指从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上剪下具有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进行整理汇编的活动或成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剪报的核心是通过裁剪收集信息,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

  1. 动作:指剪取报纸上所需资讯的行为(如“他剪报收集旅游资讯”)。
  2. 成果:指剪裁后分类整理的资料集合(如“将剪报分类黏贴成册”)。

二、分类与用途

根据整理方式可分为两类:

  1. 分类剪报:按工业、农业、文教等主题分门别类剪辑,便于系统性参考。
  2. 专题剪报:围绕特定事件、人物或典型报道汇集材料,常用于新闻业务或学术研究。

三、历史与演变

四、实际应用

剪报不仅是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学生积累学习素材),也被专业机构用于新闻追踪、市场调研等领域。例如,部分剪报公司提供分类专题资料服务。

若需了解具体制作方法或案例分析,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阿助百秋谤辱骋兵车什抽梁换柱畜豪畜火搐缩大同小异掉趣跕蹝蹀跇惇固扼腕叹息发孚反话粪除分区讣音龚隗寡酒棺材楦子纶巾诡对规仿锅驼机故岁嗥嗥渐伸线进祸禁帑谨言九娘机织刻志连仍离经断句领青内娶黏黏搭搭钱范汽油麝酒十八般食淡释门缞绖束刃外帘挽歌忘恩背义王轨亡几微暧伪装武两榜无所谓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