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ke bold]∶ [言行] 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做谦词)
冒昧陈辞
(2) [venture]∶大胆地提供或提出 [意见或看法] (多用做谦词)
不揣冒昧
(1).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晋书·滕修传》:“不胜愚情,冒昧闻诉。”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不胜区区冒昧圣听,伏竢诛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2).引申为鲁莽轻率。《朱子语类》卷七六:“今行险徼倖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徐特立 《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谓无技术及法语,又无学费者,不可令其冒昧来往。”
(3).犹苟得。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4).犹埋没。《白雪遗音·马头调·望夫山》:“奴説奴是冷落的香闺(独自守孤幃)。为甚么将俺恩情都冒昧?”
“冒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ào mèi,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通过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冒昧”的谦辞属性及引申含义,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灵活把握。
冒昧(mào mèi)形容词,意思是毫无顾忌,没有顾及他人感受或礼貌的行动或言行。它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敢于冒险或冒犯别人的行为。
冒昧的拆分部首为冖(mì)和日(rì),部首冖代表遮盖,日代表太阳。它的总笔画数为14笔。
冒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京杂记·上瓦匠》中,原文是“冒昧迸甚,已逐免弛”。后来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
冒昧的繁体字是冒莓,它们的发音都是一样的。
古代汉字写作“冒昧”时,常常用更加繁复的字形。例如使用“冃”代替“冒”,使用“偭”代替“昧”。
1. 我冒昧地向他借了一本书。
2. 他冒昧地打断了老师的发言。
3. 请原谅我冒昧地问一下,你的年龄是多少?
冒险、冒犯、冒死、冒失、昧着良心
唐突、莽撞、胆大妄为、无礼
谨慎、客气、谦虚、恭敬
鞍甲白银波茨坦会议波斯邸缠头回逞巧尘堀麤言彫饬度宗发墨烦鄙丰犒風眩分母有理化服养隔宿关山阻隔扢扬恒庸红腐回溯娇翠矫情饰诈就教积窝玑组凉菜凌持流辈马肆呕家瓯骆孅儿锵耸清江倾仆驱集曲全宂碎三下两下上医召棠伸诉拭除势钧力敌受动水稻书学送声田螺天藻题销土蝗味蕾违衷文状享劳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