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唐 高适 《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水淹。《管子·轻重丁》:“ 齐 西水潦而民飢, 齐 东丰庸而糶贱。”《后汉书·南匈奴传》:“ 关 东水潦,人民飢饿死尽,可击也。”《梁书·武帝纪中》:“六月丁亥,詔以 东阳 、 信安 、 丰安 三县水潦,漂损居民资业,遣使周履,量蠲课调。”
"水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含义如下:
本义:积水;雨后地面的积水
引申义:大雨;暴雨
总结与补充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位: 在现代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水潦"通常不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主要通过对"潦"字的解释来体现:
因此,理解"水潦"的关键在于理解"潦"字在古汉语中表示"雨水大、积水"的含义。
“水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大雨或雨水
源自《礼记·曲礼上》的记载:“水潦降,不献鱼鳖”,描述雨水丰沛的自然现象。此义项强调降水本身,多用于古代文献中自然现象的描写。
积水或洪涝
指因雨水过多导致的田间或地面积水,如《荀子·王制》提到“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强调通过水利工程治理涝灾。唐代高适的诗句“水潦盘丘墟”也印证此意。
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历史研究、古籍解读)。例如描述古代气候时会引用“水潦方多”等记载。
爱服阿里山白首如新裱背匠不翅长天老日撤岗彻晓齿垽稠人广座初世炟爚吊生东平之树端公戏对比效应二扯子饿显飞鸟飞鱼袋富埒天子诡驳桂影骇吁皓荡横弃红窗睡怀揣浑号浑同戟萃介词警妙菊老荷枯阬岸恪尊勒逼裂织留居流延卖恶民公谬传木蕖飘速噗嗵奇货可居青山不老秋鸿癯露然石三边声嗓始终不渝天帝推尚豚肘无底窦险峻萧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