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曹刘的意思、曹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曹刘的解释

(1). 曹操 、 刘备 的并称。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夫 曹 刘 之将,非一世所选。”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 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阿龙 北固 持双矛,披图 赤壁 思 曹 刘 。”

(2). 曹植 、 刘桢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至於 扬 班 之伦, 曹 刘 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唐 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七子论诗谁似公? 曹 刘 须在指挥中。”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仅按 班 张 以下诸人之赋、 曹 刘 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曹刘”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类释义:

一、历史人物合称

特指东汉末年的曹操与刘备。二者作为三国时期重要政权领袖,常被并称以代指英雄人物或政治对手。如宋代苏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即以二人象征豪杰争雄的格局。此用法多见于古典诗词,强调历史人物的对比性与竞争性。

二、文学领域并称

指建安文学代表曹植与刘桢。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将二人并列上品,评曰“曹刘殆文章之圣”,突显其五言诗的典范地位。唐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气夺曹刘”的表述,亦以曹刘作为衡量诗歌气韵的标准。

词义流变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原指曹操、刘备的军事对峙。魏晋后随文学批评发展,衍生出曹植、刘桢的文人并称义项,两类释义在历史文献中并行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向。清代赵翼《瓯北诗话》曾辨析“论武略则推曹刘,论文藻亦尊曹刘”,揭示词义的双重文化承载。

网络扩展解释

“曹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历史文化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指代人物及含义

  1. 曹操与刘备的并称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源自三国时期两位政治领袖的对立关系。曹操(东汉权臣)与刘备(蜀汉建立者)在政治、军事上长期对抗,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如权谋与仁德)。成语“曹刘”常被用来比喻势均力敌的对手或对立阵营,如辛弃疾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2. 曹植与刘桢的并称
    两人均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属“建安七子”之列。他们的文学成就常被后世并称,如杜牧诗句“曹刘须在指挥中”,刘勰《文心雕龙》也以“曹刘”代指文学典范。


二、历史背景与引用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事件,可参考《辩亡论》《文心雕龙》等原始资料,或辛弃疾、杜牧的相关诗词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兵拿祸结常业粗质盗据盗臧點紙诋骂厎柱掇桂法头例首分句高轩过高羽革皮规固豪直黄鲤诲导慧德秽毛火炙江南弄据梁麇至拒霜哭秦庭冷淡猎鹰零食蘦星六沉鎗离乡路上路下卖狱命工鸣玉曳组漠尔盆吊癖痼渠黎壬遁蝾蚖生放神筭首路双斧伐孤树枢奥熟田送场速即田妇天枢天旨鳀瀛童乌頽向望闻问切香火祠胁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