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点约束自己。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凡尔束躬於圭璧,谅无玷跡於淄磷;然饮羊之俗相仍,则害马之除弥亟。”
"束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自我约束达到端正言行、克己修身的境界。该词由"束"与"躬"两个语素构成:"束"本义为捆扎,《说文解字》释作"缚也",引申为约束、限制;"躬"指身体,代指个人行为,《尔雅》注为"身也"。二者结合后形成"约束己身"的动宾结构,常见于古代典籍与现代书面语。
从语义演变看,"束躬"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检点自身,约束自己",强调主体对道德规范的主动遵守。例如《宋史·儒林传》载"学者当束躬励行",即要求读书人严格自律。现代用法中多用于正式场合,如学术著作中可见"研究者需束躬以求客观"的表述,体现研究者对学术规范的恪守。
该词的近义词体系包含"克己""自律"等概念,反义词则有"放纵""恣肆"。与单纯表示行为约束的"节制"不同,"束躬"更强调精神层面的自我规训,常与道德修养相关联,如《礼记注疏》所述"君子束躬以礼"。在使用时需注意其书面语属性,口语中多用"自律"替代。
(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
“束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ù gōng,其核心含义为检点约束自身行为,强调自我修养和道德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束躬”是中华文化中强调内省与自律的典型词汇,其核心在于通过自我约束实现道德提升。理解时需结合古文语境,避免与现代口语混淆。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刘向《说苑》及林则徐相关文献。
八辈子嬖臣嶓岷簿圆偲偲藏锋敛锷草皮冲衿冲凉楚弓楚得簟席地支东窗事发动魄惊心端衣督工封匦骨冬寒贫号脉号愬欢柔界部解人洁身自好鯨海井渠精卫填海饥扰拘愞开坦暌远擂主柳营花阵立异漏发鹭约鸥盟梅吹门下客辟陋披诵牵牛星啓处清涨饶让少参十二虫时风十美图失事失张失智私券宿妆殷跳下黄河洗不清趧赽翫服圩子香台先生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