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點約束自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檢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凡爾束躬於圭璧,諒無玷跡於淄磷;然飲羊之俗相仍,則害馬之除彌亟。”
"束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自我約束達到端正言行、克己修身的境界。該詞由"束"與"躬"兩個語素構成:"束"本義為捆紮,《說文解字》釋作"縛也",引申為約束、限制;"躬"指身體,代指個人行為,《爾雅》注為"身也"。二者結合後形成"約束己身"的動賓結構,常見于古代典籍與現代書面語。
從語義演變看,"束躬"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檢點自身,約束自己",強調主體對道德規範的主動遵守。例如《宋史·儒林傳》載"學者當束躬勵行",即要求讀書人嚴格自律。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正式場合,如學術著作中可見"研究者需束躬以求客觀"的表述,體現研究者對學術規範的恪守。
該詞的近義詞體系包含"克己""自律"等概念,反義詞則有"放縱""恣肆"。與單純表示行為約束的"節制"不同,"束躬"更強調精神層面的自我規訓,常與道德修養相關聯,如《禮記注疏》所述"君子束躬以禮"。在使用時需注意其書面語屬性,口語中多用"自律"替代。
(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
“束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ù gōng,其核心含義為檢點約束自身行為,強調自我修養和道德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束躬”是中華文化中強調内省與自律的典型詞彙,其核心在于通過自我約束實現道德提升。理解時需結合古文語境,避免與現代口語混淆。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劉向《說苑》及林則徐相關文獻。
白黑衆飽經世變丑點垂沒黨徒膽魄大權旁落大廷邸報都録獨角戲方駕房謀杜斷風痱甘居人後各級绠短絶泉管家憨獠歡交镮銅混話澆注嘉氣蹐駁潔腹疾棘謹風寂若死灰舊來巨制葵花子纍黍陸離羅繖夢鳥難爲攀龍附鳳偏懷曝場痡峭七出清懷人頭畜鳴若屬姗謗甚底説雨談雲宿勤醓醢恬熙亭候瓦衕子溫诏文字交污德顯騃子香栾顯默閑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