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的意思、卷帙的详细解释
卷帙的解释
[books (quantity)] 指书籍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多就数量说)
怜我久别离,卷帙为舒散。——苏辙《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段绎》
卷帙浩繁
详细解释
亦作“ 卷秩 ”。书籍;篇章。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除凶书及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隋书·经籍志》,自后卷秩颇增。”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 娥 。”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七:“我所见到较早、卷帙浩繁的连环图画,是 李鞠侪 (又署 觉生 、 李翰园 ,似非一人)的《石头记画册》。”
词语分解
- 卷的解释 卷 à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卷。 机关里分
- 帙的解释 帙 ì 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 整理书籍:“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 量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卷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àn zhì,主要用于描述书籍或文献的数量及装帧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字义拆分
- 卷:原指可以卷起的书画(如竹简、帛书等),后泛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 帙:古代装书的布套或袋子,用于编次整理书籍。
- 合义:两字结合后,泛指书籍或文献,尤其强调其数量和编排形式。
-
引申用法
- 多用于形容书籍数量庞大或篇幅浩繁,如“卷帙浩繁”。
- 也可指代书籍的篇章结构,例如“卷帙为舒散”(苏辙诗句)。
出处与例句
-
经典出处
- 出自北宋苏辙《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段绎》:“怜我久别离,卷帙为舒散。”
- 南朝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提及:“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
现代用例
- “古籍修复需要面对卷帙浩繁的文献。”
- “图书馆藏有卷帙如山的珍贵典籍。”
相关扩展
-
常见搭配
-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数量庞大或部头极大。
- 卷帙散佚:指书籍篇章散失不全。
-
近义词
书籍、典籍、卷轴、篇章。
“卷帙”从字面拆分到实际运用,均围绕书籍的物理形态和数量展开,是汉语中体现古代文献装帧与整理特色的典型词汇。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古典文学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卷帙》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卷子和册子。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卷帙》的拆分部首是「卩」和「巾」。
- 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来源:
- 《卷帙》的来源较为明确,「卷」是指卷子、卷起来的东西,「帙」是指册子,通常用来收藏或整理书籍。
繁体:
- 在繁体字中,「卷帙」的写法大致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变化,「卷帙」在古代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 他整理了一大卷帙的古籍。
- 这部小说是以卷帙浩繁的卷子形式出版的。
组词:
- 卷帙浩繁、卷帙重重、卷帙攘攘
近义词:
- 卷册、册子、书卷、卷轴
反义词:
- 散文、文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笆篱波鸿不当得利侧理迟巧触受逮问大人公叠金黄顶盘放漫发信肥实焚巢荡穴封押坟陇腐灭诡遇海蜃含楚豪子黑状鸿猷魂消虎头燕额夹纻结记击决蠲阁钧德苦行僧篮球两下里隆暑緑桂马郎房末法宁戚歌牛种樵女悄悄话起号青春万岁曲朝儒秀社会狮蛮时味睡王恬雅跳躅挺实颓波妥绥武城弦圬墁五蛇五声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