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曹吏的意思、曹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曹吏的解释

属吏;胥吏。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常平捕其曹吏几尽,将为名以劾,会其罢而止。”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见世虽详,曹吏无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曹吏是古代官制中的专有名词,指官府中分科办事的属员或下级官吏。该词由“曹”与“吏”复合构成:“曹”原指古代官署中按职能划分的部门,《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本义为“辈也,群也”,引申为衙署中分管不同事务的科别;“吏”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治人者”,特指办理文书的小官。

在汉代官制中,“曹吏”多指郡县衙门中的文书官,如《后汉书·百官志》记载郡县设“诸曹吏”分管户籍、刑狱、赋税等事务。唐代杜佑《通典·职官》提到“州府各有司功、司仓、司户诸曹吏”,表明其职责涉及行政、财政、司法等具体领域。至宋代,“曹吏”职权逐渐被胥吏替代,但仍在《宋史·职官志》中保留“三司诸案曹吏”等记载。

文献中可见其具体职能,如《汉书·薛宣传》载“曹吏坐肆屋下”,指县衙属官处理公务的场景。明代《万历野获编》称“曹吏主案牍”,说明其核心职责是文书管理与行政执行。现代《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将其定义为“官府中分科办事的吏员”,突显其层级性与专业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曹吏”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含义为属吏、胥吏,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曹”指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如汉代郡守下设的“曹史”),而“吏”泛指基层官吏。“曹吏”合指官署中负责具体事务的属吏或胥吏,属于低级公务人员,通常无正式品级。

  2. 历史背景
    这一词汇多见于宋代及以后的文献,例如:

    • 宋代叶适《林伯和墓志铭》提到“常平捕其曹吏几尽”,指常平司(宋代官署名)抓捕其属吏。
    • 清代王闿运在《湘潭县志》序言中批评“曹吏无文”,暗指基层官吏缺乏文化素养。

用法与扩展


“曹吏”是古代对官署属吏的统称,强调其在行政体系中的从属地位和事务性职能。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林伯和墓志铭》或《湘潭县志》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被衾不以一眚掩大德长壬出于意表答剌花赤黨梅担惊忍怕大洋盆地底成恶支煞繁殖腹婚俯就光板板孤丁归寿衣鼓外圈汗鳖横路和盘托出绘声绘形监搜觊夺激节经验之谈浸假襟裾金蛇九辩愧厉礧硠连鼇连裆裤马薤面弹密合弭忘默到逆氛蟠屈疲顇乾茨腊三首六臂善茬绳履神贤手帕双名熟人松花酒探投讨海廷辩通时突兀无伦宪檄韱韱挟持饩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