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襟裾的意思、襟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襟裾的解释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 清 尤侗 《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襟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字面含义
    指衣物的前襟或后襟,也可泛指衣裳。例如宋人张九成在《秋兴》诗中用“清风拂襟裾”描写风吹衣摆的景象,清代孙枝蔚的诗句“涕泪湿襟裾”则借衣襟代指衣物整体。

  2. 引申含义

    • 象征胸怀意境:如清人尤侗在游记中写道“气象茫茫,集於襟裾”,以襟裾代指胸襟,表达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
    • 比喻人的修养:在成语用法中,“襟裾”可指代品行,如“马牛襟裾”出自韩愈诗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讽刺人若不通礼义,如同穿着衣冠的牲畜。
  3. 贬义用法
    作为詈词(骂人的话),用于斥责人徒有外表却无德行,类似“衣冠禽兽”。元代刘致的散曲“出落着马牛襟裾”即为此类用法。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诗句出处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襟裾的意思

襟裾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衣服的前襟和下摆。

拆分部首和笔画

襟裾的部首是衣,由“衤”和“裸”组成,共有16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襟裾这个词最早出自《诗经·杜飞·葛生草》:“袭襟裾,无不涉思。”在古代文献中也常出现襟裾这个词。

在繁体中,襟裾的写法是「襟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随着演变存在一定差异。关于襟裾的古代写法,具体需要查阅更为专业的文献资料。

例句

1. 他抚摸着衣服的襟裾。

2. 她优雅地拂去襟裾上的尘土。

组词

襟裾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襟怀、襟翼、襟袖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襟裾意思相关的近义词有:前襟、衣摆;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具体对应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