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突兀的意思、突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突兀的解释

(1) [abrupt]∶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towering;lofty]∶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sudden]∶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unexpected]∶出乎意料

详细解释

(1).亦作“ 突杌 ”、“ 突屼 ”。高耸貌。《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 李善 注:“突杌,高貌。”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逶迤绰约,如玉女之千娇;突兀峥嶸,似灵龟之孤朴。”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东寻玉籙,则 龙虎 嵳峩;南访 金沙 ,则 罗浮 突屼。”《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特出;奇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目 庾中郎 ,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唐 施肩吾 《壮士行》:“有时误入千人丛,自觉一身横突兀。” 宋 司马光 《瘿盆》诗:“癭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羣目。” 元 麻革 《杨将军坰马图》诗:“淡淡生绢一片云,眼中羣龙何突兀。”

(3).端坐貌。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 仇兆鳌 注:“突兀,端坐之貌。”

(4).猝然。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宋 司马光 《苦雨》诗:“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 王柬芝 的突然回来,莫说他的妻子、女儿很惊异,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环境变换得实在急速。”

(5).奇怪;别扭。 宋 王銍 《默记》卷下:“﹝ 子厚 ﹞曰:‘一置兹山,一投 汉水 ’亦可,然终是突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俊卿 看见,心里有些突兀起来。”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梦非梦,打得一个鹿。打时节,恰像是真,寻不着又道是梦。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来当真做一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突兀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均带有鲜明的形象或情感色彩:


一、形容物体高耸突起(视觉上的不协调)

指物体突然隆起或高高耸立,超出周围环境,给人以不协调、不自然的视觉冲击。

例证:

“山峰突兀地矗立在平原上,显得格外险峻。”

此义项强调空间形态的陡然变化与视觉上的不协调感,常见于描写自然景观或建筑结构。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高耸的样子。”


二、形容事件或言行意外突然(心理上的冲击感)

指事情发生得毫无预兆,或言行出乎意料,令人感到意外甚至难以接受。

例证:

“他突然提出辞职,众人均感突兀。”

此义项侧重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与心理层面的不适感,隐含“不合常理”“缺乏铺垫”的意味。《汉语大词典》释为“猝然;意外”,王力《古代汉语》亦指出其可表“事出突然,令人惊愕”。


三、文言中的引申用法

在古汉语中,“突兀”还可形容山势险峻或文意奇崛。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以“突兀”强化房屋陡然出现的画面感;韩愈《谒衡岳庙》中“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则极言山势高峻之态。《辞源》注其古义为“高貌,特出貌”。


四、使用场景与近义辨析


权威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4.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5.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突兀”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用法和语境在不同场景中存在差异:

一、基本释义

  1. 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
    多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的形态,如山峰、岩石、树木等。例如:“突兀的山石”“奇峰突兀”。

  2. 突然、出乎意料
    表示事件或情况发生得急促,缺乏预兆。例如:“消息来得突兀”“生活变化突兀”。


二、详细解析

  1. 自然形态的“高耸”

    • 描述物体高而陡峭的视觉特征,如杜甫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延伸用法:也可形容文字或艺术作品的“奇特突出”,如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突兀而已”。
  2. 事件的“突然性”

    • 强调意外感,如“事情来得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 隐含情感:常带有“令人难以适应”的潜在含义,如“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典型例句

  1. 自然描写
    • “泰山雄伟壮观,峻拔突兀,最高峰玉皇顶为峡谷环绕”。
  2. 事件描述
    • “这消息来得突兀,真叫人感慨万千”。

五、使用建议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出处,可参考(《海赋》《复庵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吃猴北山移秉节持重财星材谞才占八斗禅草冲塞冲用棰策绌陟蹉失大昊弹抵丹心如故典册點累雕胡饭第一炮东横西倒都了对子戏顿备放足烦密肥茂风珂凤尾诏风逸奋効浮脃傅师罣误聒天黄熊回从火炭子将惜讦奸积壑究而言之客卿扣捺廪给路傍儿买声儿楙迁辟国青骢穷服秋鸿跧迹驱屏市合师矩水运鼠目王母桃舞姿纤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