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隄遏的意思、隄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隄遏的解释

堤防,堤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魏 以 吴 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 吴遵 、 诸葛诞 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隄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隄”和“遏”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与水流的控制和防御工程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隄 (dī)

    指人工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即“堤坝”。其本义是用土石等材料筑成的防水高岸。《说文解字》释:“隄,唐也”(“唐”通“塘”,指堤岸),强调其阻隔水流的功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堤”。

  2. 遏 (è)

    意为阻止、阻挡。《说文解字》注:“遏,微止也”,引申为强制性的制止行为。如“遏制”“遏止”均保留此义。

二、复合词释义

隄遏作为合成词,指通过修筑堤坝来拦截或约束水流的行为或工程。其核心包含两层含义:

三、古籍引证

该词多见于水利文献及史书:

四、现代关联

“隄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其概念仍存在于水利术语中:


总结

“隄遏”是古代描述以堤坝拦截、控制水患的专有词汇,体现了传统水利工程中“堵疏结合”的智慧。其语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分化至“堤防”“阻遏”等相关词汇中,但作为历史术语仍具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班固《汉书·沟洫志》(中华书局校勘本)
  4. 郦道元《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本)
  5. 《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隄遏”是“堤遏”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堤防、堤岸,即用于防洪或阻挡水流的土木结构。该词出自《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吴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隄遏”()。

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隄/堤:防水建筑,多用土石筑成(如河堤、海堤)。
    • 遏:本义为阻止,此处引申为阻挡水流的设施()。
  2. 文献用例: 在《三国志》中描述魏国试图破坏吴军的堤防设施,体现其军事防御功能()。

其他争议释义

有少数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阻止、遏制势力”,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引申误读,建议以原义为准()。

“隄遏”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堤岸结构,兼具防洪与军事防御作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原文或水利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梆锣饱足背褡毕星操觚染翰长才广度翅人挫北大坝丹砂诀倒槽得亡佃客滴定管订期断用夺席风举風沙分衿感愧诰词槅子惯世衮藻过都历块合蝉悔非歼残荐达焦螟缴照极庙径情极寿棘心眷奬军分区看得豤豤捆儿兰桡猛武木易泥蟠不滓派驻剽伤气喘喘羣寮三酒散簪神曲势焰熏天爽气司空见惯铁车武装带匣匮象刑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