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持守柔弱之道。《老子》:“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河上公 注:“守柔弱日以强大也。”《淮南子·缪称训》:“ 老子 学 商容 ,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学 壶子 ,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晋 潘岳 《西征赋》:“旋 牧野 而歷兹,愈守柔以执竞。”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 老氏 长生久视之学,余不能信。而其谦虚不争,持满守柔以远祸邇福,则 老氏 之所长,而儒者不能易也。”
“守柔”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概念,其核心含义为“持守柔弱之道”。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一、哲学内涵(主要源于道家)
二、品德修养
三、实践应用
词源演变:最早见于道家典籍,汉代《淮南子》等文献扩展其内涵,晋代潘岳《西征赋》等文学作品使其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体系。
守柔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保持柔和的性情和态度。
守柔的拆分部首为宀(宝盖头部)和木(树木),笔画共计10画。
“守柔”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四柔”,指的是“守柔、守静、守信、守成”。守柔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古代文人士子的教育中,守柔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在繁体字中,“守柔”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守柔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不过,由于字形的多样性,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难以确定。而今天我们常见的现代简化字形式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
例句:
组词:守约、守信、守秘、守时、守护
近义词:守和、守静
反义词:放纵、粗暴
唉姐安息奔流汊流超换赤支砂大讳底遏陡搜斗余发句肥满坟仓蜂黄凤鸣麟出攻坚广斥海涂豪梗黑灯瞎火涸泽之神后步黄幡回荡回雪琥珀嘉贶磵谷节日翁汲路即目静翠竞奋尽境禁戎积水成渊裾巴孟郊娩怀南北郊霓襟排沮平仄破闲蒲梢乾闼婆亲手湫湄曲闉受私颂台煻煨投梭吐咬外貌未来身五辞芜谬洿辱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