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寒凉,故称寒井。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貂坐褥席启》:“阴炭既重,寒井犹冰。特降殊私,温华曲被。”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露色凝古坛,泉声落寒井。”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却用水荷苞緑李,兼将寒井浸甘瓜。”
“寒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指井下寒凉的水井,常见于古诗文中的环境描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寒井”由“寒”(寒冷)与“井”(水井)组合而成,字面意为井下寒凉。古人认为井水因深藏地下,温度较低,故以“寒”形容其清冷特性。
在古诗文中,“寒井”常被用来渲染幽寂、清冷的意境:
“寒井”的意象常与自然景物(如古坛、泉声、甘瓜)结合,形成诗意化的场景,体现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知。例如“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中,寒井与秋菊、梧桐共同构成萧瑟秋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的出处或用法,可参考《全唐诗》等古典文献。
寒井,是一个具有寒冷、深邃含义的词汇。
寒井的拆分部首为冫(冰的冫)和井(水井的井),共计8个笔画。
寒井一词源自于古代汉字,描述了一口寒冷而深邃的水井。
繁体字“寒井”为「寒井」。
古代汉字写法中,寒井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和字形并无根本改变。
1. 冬日的早晨,站在寒井边,全身感受到了冰冷的寒意。
2. 心情低落的她,仿佛走进了一个寒井般的内心深处。
寒井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为以下词组:
1. 寒井深宵:形容寒冷而深邃的夜晚。
2. 寒井心冷:比喻内心感到寂寞或冷漠。
与寒井意义相近的词汇包括:寒冷、寒冽、幽深。
与寒井相反的词汇包括:温暖、明亮、开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