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朴的意思、守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朴的解释

亦作“ 守朴 ”。保持质朴的天性。《文选·嵇康<幽愤诗>》:“託好 老 庄 ,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张铣 注:“守朴,守其实朴。”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同屈尺蠖,藏光守朴,表拙示訥,知止常足。”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五代 左偃 《寄韩侍郎》诗:“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


见“ 守朴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守朴”是汉语词汇,指保持质朴的天性,强调遵循自然本真状态,常见于道家思想及古典文学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守朴”由“守”(保持)和“朴”(未经雕琢的原木,象征自然质朴)组成,意为坚守本真、不事雕饰。其核心内涵与道家“见素抱朴”思想一脉相承,主张摒弃浮华,回归自然本性。

二、出处与演变

  1. 早期文献:
    最早见于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表达对道家朴素价值观的追求。
  2. 后世引用:
    唐代钱起《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以“幽人自守朴”描绘隐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葛洪《抱朴子》则用“藏光守朴”强调韬光养晦的处世智慧。

三、文化内涵

四、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姓名寓意中,寄托对淳朴品质的推崇(如提及名字寓意“可信赖”“思路清晰”),但需注意其古雅色彩较浓,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道家相关词汇(如“抱朴”“无为”),可参考《道德经》《庄子》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意思

《守朴》是一个成语,意为保持朴素、不妄加修饰。它强调人应该保持本真的品质,不被外物所迷惑。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守朴》用到了3个部首和16个笔画。

守:宀(宝盖头部首)+ 口 (世字底部首),它有6个笔画。

朴:木 (木字部首)+ 卜 (卜字底部首),朴有10个笔画。

来源

《守朴》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是孟子的学说之一。

繁体

《守朴》的繁体字是「守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守朴」并没有变化太多。只是字形可能稍微有些差别。

例句

1. 我们应该守朴,不要被物质迷惑。

2. 他一直守朴,不受世俗的影响。

组词

守永、守本、守信、凭朴。

近义词

守节、守正、守常。

反义词

追求华丽、奢华、败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