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罣碍的意思、罣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罣碍的解释

(1).佛教语。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唐 庞蕴 《杂诗》之四:“神识苟能无罣碍,廓周法界等虚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待把我这一寸心田无罣碍,大道的事着你世人不解,则愿的一帆西风,送上我那三岛 逢莱 。”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今设有人焉,自无始以来,无生死,无苦乐,无世人之罣碍,而唯有永远之知识。”

(2).羁绊;牵掣;障碍。《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著此屐者,能令人飞行无罣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以忤直罢官,罣碍不得归。” 刘大白 《将来的人生》诗:“让从前挡住了将来,谁忍受这般罣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罣碍”(guà ài)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双重含义,既包含佛教术语中的哲学概念,也用于日常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佛教术语
    在佛教中,“罣碍”指因世俗执念或迷惑形成的心理障碍,阻碍觉悟和解脱。例如,对欲望、情感的执着会蒙蔽本心,使心灵无法达到超然状态。

  2. 日常含义

    • 阻碍不通:指物理或行动上的障碍。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既把妖精打绝,无甚罣碍”。
    • 心中牵挂:形容因情感、责任等产生的心理负担。例如“祖母去世时极为安详,毫无罣碍”。
  3. 与“挂碍”的关系
    “罣碍”与“挂碍”通用,前者多用于佛教或较文雅的语境,后者更常见于现代汉语。两词均包含“羁绊”或“障碍”之义。

  4. 词源补充
    “碍”单独使用时,指妨害、阻挡(如“妨碍”“障碍”),与“罣”结合后,强化了精神或情感层面的阻滞感。

“罣碍”既可描述具体的障碍,也可表达抽象的心灵困扰,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1. 意思

《罣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遭到阻碍,受到妨碍,无法顺利进行。

2. 部首和笔画

《罣碍》的部首是网字旁,它由丝字旁和网字旁组成。丝字旁表示细长的东西,网字旁表示牵制,束缚。它总共有16笔。

3. 来源

《罣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公孙弘陈诩传》中。公孙弘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臣,他在任职期间受到了许多阻碍和困扰,无法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于是写信给自己的朋友陈诩,表达了自己的困扰之情。后来,人们通过这个故事,将其归纳为一个成语,形容遇到阻碍、困扰,无法如愿。

4. 繁体

《罣碍》的繁体字为「罣礙」。

5.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罣」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糹」,右边是「网」,表示要用纱带或绳索将人牢牢地捆绑住。

6. 例句

在工作中,我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成为了我前进的罣碍

7. 组词

阻碍、妨碍、困碍、束碍、障碍。

8. 近义词

阻碍、妨碍、困扰、阻止。

9. 反义词

顺利、顺风顺水、无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