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经的意思、授经的详细解释
授经的解释
讲授经书。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由 汉氏 已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新唐书·选举志上》:“及 太宗 即位,益崇儒术……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 清 陈维崧 《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词:“筑柘馆,连芸窗,更授经帐底,画荻帘旁。”
词语分解
- 授的解释 授 ò 给,与: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 教,传给:授业。 受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经的解释 经 (經) ī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喻政治规划)。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专业解析
授经的汉语词典释义
“授经”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传授儒家经典或宗教典籍。具体释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方面理解:
-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授: 意为“给予”、“交付”、“传授”,强调知识或技艺的传递行为。
- 经: 本义指织布的纵线,引申为经典、典籍,特指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或“十三经”);在宗教语境下,也可指佛经、道经等。
- 合义: “授经”即指将经典著作的内容、义理传授给学生或信徒。它强调的是对正统、核心学问的传承。
-
权威词典释义:
- 根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的解释,“授经”意为:讲授经书。该词典引用了清代诗人郑珍的《埋书》诗作为书证:“维时授经岁,珍重如球琳。” 意指在教授经书的岁月里,将书籍视若珍宝(球琳指美玉)。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虽未单列“授经”词条,但对“授”的解释包含“传授(知识、技艺)”,对“经”的解释包含“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二者结合即指向传授经典著作这一核心含义。
-
典型使用场景:
- 古代教育: 指塾师、学者向学生讲授儒家经典,是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例如:“汉儒授经,最重师法家法。”
- 宗教传承: 指高僧大德向弟子传授佛教经典(如授经法师),或道长向门徒传授道教经典。
- 文化传承: 泛指对重要文化典籍和思想的传授与弘扬。
“授经”一词精准地描述了传授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典著作(尤指儒家经典或宗教典籍)的知识传递行为,体现了对文化正统和思想精髓的重视与承续。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 - 第6卷,第1204页,“授经”词条释义及书证。
-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七版) - “授”字条(第1945页)、“经”字条(第1025页)的相关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授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讲授经书”,主要指传授儒家经典或学术知识的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授”指传授,“经”指经书(如四书五经),合指通过讲授传递经典学问。
- 延伸用法:也可泛指传授知识或经验,如教师授课、长辈教导晚辈等场景。
2.历史与文献依据
- 古代记载:唐代韩愈在《进士策问》中提到“授经传业”,《新唐书》亦记载唐太宗时期博士为军队“授经”,说明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学或私塾的教学活动。
- 文化背景:古代私塾分为蒙学(儿童基础)和经学(成人深造)两类,“授经”多指后者。
3.现代用法扩展
- 学术场景:如“李教授授经时旁征博引”,强调学者讲授经典文献。
- 经验传递:如“前辈授经解惑”,比喻传授实际经验或人生道理。
4.相关诗词与例句
- 清代陈维崧词中“授经帐底,画荻帘旁”描绘了母亲教导孩子的场景。
- 现代例句:“辛教授授经时常强调社会责任”,体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结合。
总结来看,“授经”既保留了古代讲授经典的本义,也在现代语境中扩展为广义的知识与经验传承。如需进一步考证文献来源,可参考《新唐书》《进士策问》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襃旌不遗巨细惭怅嗤诋踳駮传统词类慈目盗囊大贤惰气额徵凤目风云会干戚高劲官灯汗羞贾客翦灯假热佯亲稼穑艰难颉斤介之推井管拘墟鶄庄金叶济贫拔苦勘破渴骥刻虐奎光落炕励精留犁满贯孟陬目捷耐静蹑屩担簦扑粉挈眷切悫齐口寝户丘坂启颜人夫沙步沙门岛胜朝生巧蜃炭十二时盘刷溜数黄道白私耽胎孕挑剔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