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二时盘的意思、十二时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二时盘的解释

古代盘子名。相传盘子四周的物象随十二时辰而变易,故名。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唐 内库有一盘,色正黄,圜三尺,四周有物象。 元和 中,偶用之,觉逐时物象变更,且如辰时,花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成马矣,因号十二时盘。流传及 朱 梁 犹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虽然"十二时盘"一词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汉语词典收录为独立词条,但我们可以通过拆解其构成并结合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1. "十二时"的释义

    • 指中国古代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的总称。这十二个时段依次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每个时段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种计时法源于对太阳运行和人们生活规律的观察,在汉代已基本定型并沿用至清末。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十二时"的释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文献(如《淮南子·天文训》)。
  2. "盘"的释义

    • 在器物名称中,"盘"常指一种扁浅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盛器或承托物。例如:托盘、茶盘、罗盘。
    •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盘"的释义。
  3. "十二时盘"的推测含义

    • 结合"十二时"与"盘"的含义,"十二时盘"最可能指代一种古代用于计时或表示时间的器具,其形制为盘状。具体可能指:
      • 日晷的一种形式: 某些日晷(利用太阳投影测时的仪器)的晷面呈圆盘状,上面刻有表示十二时辰的刻度线。这种晷盘即可视为一种"十二时盘"。
      • 漏刻的受水盘: 漏刻(滴漏计时器)中,承接水滴并带有时间刻度的容器有时也称为"盘"。其上标记十二时辰刻度。
      • 时辰指示盘: 在某些更复杂的计时仪器或天文仪器(如水运仪象台)中,可能有专门用于显示当前时辰的圆盘部件。
    • 来源参考:中国科技史著作中对古代计时仪器的描述(如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相关卷册);考古发现中相关计时器物的报告(如部分汉代铜漏刻的受水壶/盘)。

"十二时盘"并非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标准词条,但根据其构词法及历史文化背景,它应指一种刻有或用于标示十二时辰的盘状计时器具,常见于古代日晷的晷面或漏刻的受水部件等。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计时方式和时间文化。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时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记载与文学创作背景: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一种特殊器物,相传盘面图案会随十二时辰(每时辰2小时)变化而更替。例如:辰时(7-9点)显现龙纹,巳时(9-11点)变为蛇纹,午时(11-13点)转为马纹等。此物最早见于唐代宫廷,宋代陶穀《清异录·器具》记载其“色正黄,圜三尺”,后流传至五代朱梁时期。

二、文化寓意

  1. 时间象征:因物象随时间流转变化,常被引申为“光阴易逝”的隐喻,用于劝诫珍惜时间。
  2. 文学化用:在树下野狐的小说《搜神记》《蛮荒记》中,“十二时盘”被设定为至尊神器,具备操控时空的能力,属文学虚构产物。

三、使用场景

四、辨析注意

需区分历史器物与文学形象。前者多见于《清异录》等古籍,后者属现代小说创作,二者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八行奔豗逋叛才然采召蚕丛鸟道藏头漏影赤罴抽回穿落亶爰滴羞跌屑冻草奉元历分缘改居功布官口龢会槐江祸鸟教帖架羊机械能空夺磊落连钱荇列屋林庐临渊结网陋世鲁阳回日緑豆皮儿谧稳脑际破笑寝废清眺虬螭秋贡遒然曲鞠胊胊然容身润色先生傻瓜书囿讼逮痰症天成地平调理铁板注脚铁甲舰脱简卫水舞池无思无虑霞馆县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