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 突厥 族官名,又译为“俟斤”。《新唐书·张守珪传》:“ 突厥 侵 轮臺 ,遣 守珪 往援,中道逢贼,苦战,斩首千餘级,禽頡斤一人。”参见“ 俟斤 ”。
"颉斤"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使用的一个职官称谓,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词源学角度 该词属于突厥语系音译词汇,原词根"irkin"在突厥碑铭文献中意为"首领"或"统治者"。汉文典籍中最早见于《周书·突厥传》,记为"颉斤发",指部落军事首领。唐代杜佑《通典·边防典》注曰:"其勇健者谓之颉斤"(据中华书局1988年版《通典》卷197),表明该官职与军事职能密切相关。
二、职官制度沿革
三、语义演变轨迹 宋元之际逐渐转化为对少数民族首领的泛称,元代文献《元朝秘史》中多次出现"薛禅颉斤"等复合称谓。明代《蒙古黄金史纲》记载该词已演变为兼具尊称与爵位的双重含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汉译本)。
(主要参考文献:《突厥语大词典》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北方民族职官制度研究》2018年专题论文)
“颉斤”是唐代突厥族的一个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颉斤(拼音:jié jīn),又译为“俟斤”,是突厥部落中的一种官职名称,属于军事或行政首领的职位。这一官职常见于唐代文献,如《新唐书·张守珪传》记载:“突厥侵轮臺,遣守珪往援……禽頡斤一人”,说明颉斤在突厥军事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
历史背景与职能
颉斤(俟斤)在突厥部落中通常由贵族或战功显赫者担任,负责统领部众、参与军事决策。其具体职能可能与部落管理、征战相关,但现存史料中未详细记载。
词源与结构
相关考证
学者多认为“颉斤”与“俟斤”为同一官职的不同音译,反映了唐代对突厥官职的音译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俟斤”的具体职责或突厥官职体系,可查阅《新唐书》等史籍原文。
百韵牋颁白谤诬抱璞便黠波迸瀍涧澈漠成反比赤热冲藐辞严意正单轻點苔订道馰颡繁侈放魂風聲婦人風棹佛火副产品富营养化耿命挂果光棍不吃眼前亏函枋合十后旍回火蒋经国接近经纶济世棘心拷较涝洼地闹热胖壮七窝八代荣贱睿裁僧却崎上交赏音少商勝計生稼十全十美嘶啦算博士太昊探投庭辩讬骥途人无补物华系风硎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