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的意思、手电筒的详细解释
手电筒的解释
[flashlight] 一种用电池供电的小型手携式电灯
详细解释
亦称“ 手电灯 ”。一种用干电池做电源的小型筒状照明灯。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八章四:“门口有个人拿着手电筒照着。” 徐迟 《大场的一夜》:“经过哨岗时,有手电灯亮了一亮。”亦简称“手电”。 巴金 《寒夜》一:“手电光又亮了,这次离他比较近,而且接连亮了几次。”
词语分解
- 手的解释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拿着:人手一册。 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笔迹;.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手
- 电筒的解释 手电筒。一种利用电池供电的小型手携式照明用具详细解释利用干电池作电源的小型筒状照明用具。也叫手电、电棒。 杨朔 《潼关之夜》:“他手里拿着一只电筒,四下照射着。” 沙汀 《闯关》十二:“他要来一支电
专业解析
手电筒
一、基本释义与字形结构
“手电筒”是由“手”、“电”、“筒”三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一种便携式手持照明工具。
二、工作原理与技术演进
手电筒通过内置电池(如干电池、锂电池)供电,驱动光源发光:
- 传统光源:早期采用白炽灯泡,电流通过钨丝产生热辐射发光。
- 现代光源:主流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具有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等优势(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卷》)。
- 电路结构:包含电池仓、开关、反光罩、透镜等组件,部分型号支持调光或防水功能(符合国家标准GB/T 7000.213-2021)。
三、应用场景与社会功能
作为日常应急工具,其用途涵盖:
- 夜间照明:户外活动、停电应急、维修检查等场景。
- 安全警示:部分型号具备闪烁信号模式,用于求救或交通指挥。
- 专业领域:医疗、勘探、安保等行业定制化使用。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链接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轻工卷·照明器具”条目.
链接
- 国家标准《GB/T 7000.213-2021 灯具 第2-13部分:特殊要求 手电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手电筒”是一种便携式照明工具,通常由电池供电,通过电能转化为光能实现照明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手电筒(英文:Flashlight/Torch)是一种手持电子设备,主要用于在黑暗环境中提供局部照明。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集中光源投射光线,帮助用户观察或操作。
2.结构与部件
- 外壳:多为金属或塑料材质,提供保护和握持功能。
- 光源:早期使用白炽灯泡,现代普遍采用LED(发光二极管),因其高效节能、寿命长。
- 电源:通常为干电池或可充电锂电池,部分型号支持太阳能充电。
-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常见类型有按钮式、滑动式或触摸式。
- 反光杯/透镜:聚焦光线,增强照明距离和亮度。
3.工作原理
电流从电池经开关流向光源(如LED),电能转化为光能。反光杯或透镜将光线集中成束,形成定向照明效果。
4.主要类型
- 普通手电筒:基础照明,适合家用或应急。
- 战术手电筒:高亮度、防水防摔,用于军事、户外探险。
- 头灯:佩戴于头部,解放双手,适合夜间作业或露营。
- 可充电式:环保经济,通过USB或无线充电。
5.应用场景
- 日常生活:停电应急、夜间维修。
- 户外活动:露营、徒步、夜间钓鱼。
- 专业领域:搜救、安保、工业检修。
6.历史与发展
19世纪末,手电筒随干电池技术诞生。早期因电池效率低,需频繁开关(故称“Flashlight”)。21世纪后,LED技术革新使其亮度、续航大幅提升,并衍生出多功能型号(如带求救信号、紫外线检测等)。
7.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高亮度使用导致过热。
- 定期检查电池,防止漏液损坏设备。
- 潮湿环境需选择防水型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型号或技术参数,可提供更具体的方向以便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璧丽兵刃常侍孱蒙车汲踳昧除残去秽厨车初更醇茂叨第大猷抵忤服务工业部门阁试归哭故尚哈哒皓天合朝拫抑华岱徽网活地图件子岚峰狼上狗不上倮灵緑惨红销绿茵茵判案偏制劈心岂安前襟后裾清高情挚人迹罕至人资爇客蒻席神不知鬼不晓圣火声韵学使鹿水袋菽麦疏引速易陶然亭天生天化透井晩发汪氏丸墨晚世无乃五云毫相爷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