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第的意思、叨第的详细解释
叨第的解释
及第的谦词。《古今类事》卷七引 宋 钱易 《洞微志·钱公自述》:“ 咸平 二年方叨第,时已三十二矣。”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圭斋题彭氏程文》:“此外惟论十数通,表二十餘道耳。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无一存者。”
词语分解
- 叨的解释 叨 ā 承受:叨光。叨拢(谢人款待的话)。叨陪。 古同“饕”,贪。 叨 ā 〔叨叨〕话多(后一个“叨”读轻声)。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第的解释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 姓。 笔画数:; 部首:竹; 笔
网络扩展解释
“叨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科举或考试场景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读音:dāo dì(“叨”此处读第一声,而非其他读音)。
- 含义:指科举考试中“及第”(考中进士)的谦逊说法,表示自己虽考中,但不敢居功或自傲。其字面可拆解为“叨”(谦辞,表示承受他人恩惠)和“第”(科举名次),组合后强调自谦的态度。
详细释义
- 谦逊表达:古人通过“叨第”淡化个人成就,体现传统礼仪中的自谦文化。例如宋代钱易在《洞微志》中写道:“咸平二年方叨第,时已三十二矣”,即考中进士后自述时使用此词。
- 语境特点:多用于文人自述或书信往来,如明代叶盛《水东日记》提到“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描述考中后文稿被他人取走的情景。
使用场景
- 适用于科举制度下考生表达及第时的谦辞,类似现代“侥幸考中”的说法。
- 也可延伸至其他需要低调表达成就的场合,例如受到褒奖时自谦“叨受殊荣”。
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今类事》《洞微志》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功名的谨慎态度。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中的来源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叨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罢惫拜德馎饦财礼沧洲餐具操柯抄空儿筹箸触碍舛误丛植道同发帘方框图放目废料逢池風雨蕭條福善格林尼治工于好骑者堕皇轝火头军护心栏鉴定会奬金嚼齿解吸京尹羁诱空忘酷屠老学庵笔记乐洋洋凉落媢妬贸説募选扦子清天筇竹齐言诠笔逡迍热呼戎帅沈埃沈茂寿阳妆俟奴腾远天籁天人之际铜松偷弛途迳雾障县购